B08:阅读
     
本版列表新闻
     
2012年03月26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父亲石英:驰骋财经战线三十年(1)
石鼎
  ◆ 石鼎

  我父亲石英,原名冯先湜,湖南省湘潭县人,1909年12月25日出生。1925年,石英入湖南长沙湘江师范学校学习。湘江师范是当时中共湘区委员会(后改名为中共湖南省委员会)机关的秘密所在地,校长是何叔衡,教员有李维汉、谢觉哉等。1926年7月,石英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并受组织派遣回乡从事学运和农运工作,担任过支部宣传委员和组织委员。“马日事变”后,革命组织遭到严重破坏,石英与组织失去联系。而后,他为了寻找组织,受尽磨难。

  “西安事变”后,他毅然离家北上,找到党组织。后来根据石英的要求,分配到太行山敌后抗日根据地工作,从此与经济工作结下了不解之缘,一直到去世,他在经济战线上驰骋了近30年。(本文选自《上海滩》2012年第2期)

  “转手”之间

  粉碎日军经济封锁

  1942年是敌后抗日斗争最艰苦最困难的时期,日军对我抗日根据地在军事上反复进行清剿扫荡,在经济上则实施封锁。河北的冀中、冀南地区及豫北平原从1941年至1942年都遭遇大旱,粮食奇缺,粮价暴涨。而山西晋中地区却粮食丰收。但山西的敌人与河北的敌人有矛盾,不许粮食出境。石英当时任太北工商局局长,他就利用敌人之间的矛盾,组织人力财力,从山西晋中敌占区以低价采购粮食,经过太行山根据地运到冀西地区,以高出几倍的价格向京汉铁路沿线的敌占区出售,转手之间,获利甚多。  

  当时敌占区的商贩、汉奸和日本洋行为了赚钱,用各种办法和手段向太行山根据地购粮。他们除了用钞票外,还拿出许多根据地所缺乏的日用百货、物资器材,甚至偷运军械弹药,向我根据地换取粮食。

  通过粮食贸易,抗日根据地在财政上获得了一笔相当可观的收入,也大大改善了根据地的物资供应状况,对打破敌人的经济封锁起了重要作用。另外,对靠近根据地的敌占区和游击区的群众售粮,则在价格上给予优惠,此举深得民心,扩大了根据地的政治影响。根据石英的表现和工作成绩,经中共太行分局审查批准,他于1943年3月重新加入中国共产党。

  肖华点将

  滨海经济起死回生

  滨海地区是山东省最早的中共领导下的抗日根据地之一,而且是抗战时期山东省党、政、军领导机关所在地。因此,日寇对这一地区的破坏尤其严重。敌人向根据地和游击区分别大量输入法币和伪币,疯狂掠夺重要物资,使得根据地物价飞涨,物资严重匮乏。部队每人每月津贴只有一元钱,每天菜金只有几分钱,几乎到了没有棉衣和鞋、发大衣就不发被子的地步,生活十分艰苦。

  为了加强对敌经济斗争,改变这种状况,时任八路军115师政治部主任兼山东军区政治部主任的肖华,于1943年通过中共山东分局向中央要求,把石英从太行山根据地调到了山东根据地。石英到山东后,先在滨海地区搞了两个月的调查研究。他对税务贸易局会计科科长阎冰岩说:对敌经济斗争能不能胜利,就看我们能否掌握敌人需要的物资和如何控制这些物资。只有积极输出才能赚得外汇,赚了外汇才能买回我们需要的物资,认为输出物资就是资敌的思想是错误的。石英了解到,滨海地区有大批物资是属于敌人和敌占区人民生活上所必需的,仅食盐和花生油两项,除去根据地军民食用外,每年还有120万担食盐和12000担花生油可供出售。他说只要把食盐和花生油控制起来,实行出口专卖,就能取得对敌贸易和货币斗争的主动权,从而达到稳定市场、保障供给、增加财政收入、恢复经济的目的。

  石英把这些想法整理成详细方案后,向中共山东分局财委会作了汇报,立刻得到领导的赞同。1943年9月,经山东省战时行政委员会批准,成立了滨海区工商管理总局,管理除田赋以外的所有财经贸易工作,并任命石英为局长,周纯全为监察委员。工商总局成立后,首先在外贸管理方面打破了闭关自守的状态,扩大了与敌占区的进出口贸易。贸易品种由十几种猛增到上百种,贸易额也超过上年度的十倍。特别是实行了食盐和花生油的专卖后,成效显著,出现大量贸易顺差。

  以前由于日军不断袭扰,致使食盐流向几乎中断。由公营商店经营后,食盐流向迅速恢复畅通,出现了生产、运输、贩运三积极的局面:沿海群众生产食盐积极;内地群众为增加收入,运输食盐积极;敌占区商人为获利,贩运食盐积极。这样一来,食盐专卖的出口价格比专卖前提高了50%以上。当时山东根据地有1000多万人口,食盐专卖利润成为公粮以外最大的财政收入。花生油也是重要的出口专卖商品,专卖后价格提高了一倍多。当时工商局收购了花生油后,大部分以私商身份运往上海、香港、大连等敌占区,交给“灰色”商店销售,换回军需民用的重要工业品。比如根据地印钞用的纸张、器材以及部分军用物资,就是通过出口花生油从上海采购来的。

  另外,山东人爱喝酒,但山东省根据地政府原来因为缺粮,曾禁止生产烧酒。结果敌占区的私酒大量流入根据地,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为了抵制敌人向我根据地倾销走私白酒,在石英的建议下,采取了白酒专酿专卖政策,即由我们商店出资,利用民间旧酒厂设备蒸烧白酒,由公营商店专卖;群众也可从商店批发,自行出售。这样,不仅有效地抵制了敌占区的私酒进入根据地,而且可以有部分白酒出口,增加了利润和税收,成为财政上的另一项重要收入。

  在货币方面,首先是禁止伪币,停用法币,为根据地的本币流通扫清道路。敌占区商人前来交易,所带伪币、法币及金银等均为外汇,须先兑换成本币,然后才能购买出口专卖物资或其他物资。民需物资销售牌价主要是控制食盐,以成本价内销,这样可以照顾当地群众利益,也可以控制物价,防止食盐走私。

  由于贸易、货币、税务等方面对敌斗争的胜利,抗日政府增加了财政收入,群众增加了个人收入,滨海地区濒于崩溃的经济起死回生。1944年,滨海区上缴财政的利润相当于全省根据地财政收入的三分之一,税收则比上年度增加约两倍以上。山东根据地的工商和税务收入几乎占财政收入的一半,另一半是公粮收入,这样就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当时,华北等根据地的公粮收入,仍占财政收入的75%-80%。

  滨海区的成功经验,后来在全省推广,各根据地都相继成立了工商管理局。1944年冬,华北经济会议对山东滨海区的对敌贸易经验也给予了好评。国务院副总理谷牧在回忆录中写到石英时说:“他原任滨海的工商局长,所以我对他的成绩比较了解。他来自晋冀鲁豫根据地,结合了两边根据地的经验,学习了薛暮桥同志的一些理论,并结合山东特别是滨海根据地的实际,做出了许多成绩。”不少同志都称他是党内财经专家。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评论·综合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民生·财经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法治视窗
   第A09版:目击
   第A10版:文娱新闻
   第A11版:文娱新闻
   第A12版:深度报道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早间点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体育新闻
   第A18版:体育新闻
   第A19版:体育新闻
   第A20版:基金专版
   第B01版:康健园
   第B02版:康健园/养生
   第B03版:康健园/康复
   第B04版:康健园/保健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父亲石英:驰骋财经战线三十年(1)
广告
新民祝福
新民晚报阅读B08父亲石英:驰骋财经战线三十年(1) 2012-03-26 2 2012年03月26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