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快9个月时,他的爸妈准备将他送托儿所,一则顾惜我们太劳累,再则也想让孩子早点融入另一种语言氛围。
澳洲政府希望年轻父母出来工作,鼓励他们将孩子送幼儿园,就有许多优惠政策。进幼托不管是公立还是私立,都能得到政府的帮助,给予50%的补贴。如果家庭收入低于政府设定的底线,还可以根据你的具体情况,先将托费打8折或7折后,再补贴你50%。
宝宝的托儿所在墨尔本,一幢童话般粉紫色的房子,一些涂着五颜六色的大石块,依次从房前铺排到路口。园里接受孩子的方式很灵活,有出生不足两个月就来送托的,有一周只送两天三天不等的。入托时间从早六点到晚六点,为的是照顾不同家长的需要。
吾等喂养孩子之第一要务,即唯恐孩子不吃,到哪里都能见到追着孩子喂食的。老外则不,他们以为,孩子不吃,不可勉强,饿了自然是要吃的。宝宝第一天去托儿所,吃的是意大利面,番茄酱的缤纷色彩,让宝宝一坐上儿童餐椅,就显得很兴奋,一手拿勺,一手抓面。之前,宝宝从没自己吃过饭,还不会协调动作,勺子舀不起面,手里倒是抓了两根,一小半送到嘴里,一大半送到嘴外,倒腾一阵,碗里的面大部分都散落了。这里的老师鼓励孩子自己用餐,像三四个月的婴儿,就让他们斜躺着,双手捧奶瓶,自己哺食。宝宝碗里的面没了,老师见状,就给他添上,如此故伎重演,这一天,宝宝用了三碗面,吃成个大花脸。那天我们去接宝宝,老师说了一通英语,指指小书包,又竖起两只大拇指,很高兴的样子。先生连猜带蒙,大意明白:是夸宝宝吃得好呢,老师还帮我们搓洗沾满汁水的小汗衫。
宝宝的幼儿园,也算是个小小联合国,每天进出,可见各色人等。这里不设门卫,只是进第二道门需揿出密码,方可入内。宝宝16个月时,我们又去澳洲接替外公外婆。下午去接宝宝,走到第二道门,怎么也想不起原来的密码,就在那里猜着揿,也不对,有些急了,便隔着玻璃盼能有人出来。这样探头探脑的样子,不免令人感觉形迹可疑,正好有老师走过,看似像负责的,门是打开了,却不让我们接孩子。她们讲英语,我们做手势,无法沟通。宝宝原来的房间我们还认得,就指着方向往里走。那位老师紧跟着,也是巧,宝宝从小托升中托了,新老师又不认得我们。这时,宝宝看见我们了,一边跑一边舞着两只手,朝我们扑来。我们赶紧向那位老师示意:看,这是我们的孩子。宝宝见我们没有立即抱他,急得哭起来。我们赶紧抱起宝宝。那位老师和宝宝的老师嘀咕了几句,回头说,要看一下我们的护照。这下麻烦了,我们没将护照带在身边。她俩又商量后,做了个打电话的手势,让我们一起去办公室,要电话和宝宝的爸妈确认。打了一刻钟,才联系上我家小儿。她们的脸上终于绽放出笑容,一迭连声地说着:sorry、sorry。我们觉着给人家添麻烦了,也欠着身,不停地说着对不起。
宝宝的托儿所还有一些有趣的事。宝宝生日那天,她们准备了一个小蛋糕,为宝宝庆祝生日,拍了照片;每次老师都会将宝宝的作业装在纸袋里,带回家。我们第一次见到宝宝的作业,是在一张印着眼睛和嘴巴的纸上,宝宝将鼻子粘在眼睛上;他们教室的墙面和拉的彩带上,会挂着各种形状的纸片,上面贴着宝宝们的照片,十分可爱可亲。有一次,我们在家里放音乐,只见宝宝立即放下手中的玩具,站起来,在那里又转圈又舞动手,我们就翻看宝宝的家校联系册,果然他们教了跳舞。年终的时候,幼儿园给每位宝宝一个刻录DVD,里面有宝宝一年的成长足迹呢。
每天早晨,宝宝背上双肩包,意气风发地奔赴他的托儿所。那里给孩子们的,是有趣的游戏,是自己动手的快乐,是健康的成长,是自由放松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