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6: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2年06月05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枚有故事的“缅茄”印章
马国平
  马国平

  这是一枚稀奇古怪的印章。乍看之下,就是一颗琵琶核粘着一块硬木,琵琶核是印身,硬木磨平刻字成为印面。好像是刻意为之,又好像浑然天成。这枚印章是那么不起眼,丢在地上恐怕也无人问津,但拿在手上却不由得让人细细把玩,再三思量。此印高约2.5厘米,椭圆形的印面上刻着两个疏朗圆润的隶书“开垒”两个字,高约1.5厘米,宽约1厘米;如琵琶核的印身上细细刻着“身道”两个字,后一个字一时还难以辨认。

  确实,这枚印章是已故老报人、作家徐开垒先生的遗物。徐先生曾经在自己的藏书和书法小品上偶尔盖过这个印。但是,这枚印章到底是何物刻成,由何人所赠,刻印者“身道”为何方人士,一直无法查证清楚。

  近日,一封魏绍昌在1974年4月16日致徐开垒的信函解开了谜底。魏绍昌先生乃名噪一时的海上名流,在近代、现代以至当代文学资料研究方面独擅胜场。他交友广阔,与文学、电影、戏剧、美术、新闻、出版及体育等方面名人名角都有往来。魏绍昌乐于以生肖为纽带开展联谊活动,1991年重阳节,魏先生组织徐开垒、蒋孔阳、濮之珍、唐振常、白沉、秦怡等同属狗的文化界人士,在上海电视台《今夜星光灿烂》节目聚首,被誉为“七狗庆重阳”。

  魏、徐两人早年就有酬酢应和,在“文革”后期,知识分子开始书信往来,走动拜访,再相赠一些文玩雅物也在情理之中了。1974年,魏先生得友人从广东寄来几颗“缅茄”,请当时风华正茂的青年篆刻家陈身道刻印赠送给徐开垒,顺带着他还在信中热心地推介了陈身道一番。

  缅茄,是一种稀有的热带果实,原产地在缅甸。它形同茄子,干后坚硬如木,成熟的缅茄子,分上下两截,上截是金黄的种柄,俗称蜡头,质地坚韧;下截是核仁,圆滑褐黑。在广东高州有一棵种植于明代的缅茄树,流传着一个凄美动人的故事,因此成为当地的一大景观。缅茄可以雕刻山水人物做成工艺品,过去都用于出口赚取外汇,一般人很难看到。现在看来,缅茄也不是什么稀罕之物,据说它可以给主人带来幸运和长命富贵,历来为收藏家所珍爱。

  刻印者陈身道先生早已是上海著名的篆刻家,尤以鸟虫篆独树一帜,为西泠印社社员,上海市书法家协会理事。不知道陈先生是否还记得年轻时曾经刻过这样一枚印章,或者还留有这枚印章的印拓。

  记忆有时会模糊和断裂,但由于某种不期然的东西,使得记忆变得清晰和连续起来。魏绍昌、徐开垒、陈身道,三个人连起来,就是这枚“缅茄”印章的故事。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评论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综合新闻
   第A07版:科教卫新闻
   第A08版:民生新闻
   第A09版:法治新闻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早间点击
   第A13版:广告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中国新闻
   第A16版:广告
   第A17版:财经新闻
   第A18版:财经新闻
   第A19版:国际新闻
   第A20版:国际新闻
   第A21版:文娱新闻
   第A22版:文娱新闻
   第A23版:文娱新闻
   第A24版:文娱新闻
   第A25版:体育新闻
   第A26版:体育新闻
   第A27版:体育新闻
   第A28版:职场方圆
   第B01版:长三角
   第B02版:长三角/社会·生活
   第B03版:长三角/文化·旅游
   第B04版:长三角/专题报道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旅游·城市
   第B10版:旅游城市/精华路线
   第B11版:旅游城市/世界别处
   第B12版:旅游城市/域外风情
   第B13版:读者俱乐部
   第B14版:读者俱乐部
   第B15版:读者俱乐部
   第B16版:读者俱乐部
   第B17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18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19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20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21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22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23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24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25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26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27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28版:广告
尊重需要前提
宝宝的托儿所
“凡事我有责任”
荷包牡丹
屋 后(外一首)
一枚有故事的“缅茄”印章
今宵灯谜
“调一调”应该不难
新民晚报夜光杯B06一枚有故事的“缅茄”印章 2012-06-05 2 2012年06月05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