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四大傻:“抽烟抽中华,吃饭点龙虾,购物到燕莎,小姐带回家。”前三样都是铺垫,属于陪绑,绝对无辜!
上海人讲究实惠,欣赏简单,追求“一刮两响”,喜欢“一鸡三吃”,段子也是以一当十,比如,有上联,无下联,号称“独联体”,这是我最近的有感而发的感慨。
“上海第一戆”,指“开车去闹市闲逛”,纯粹“轧闹猛”。
东北铁路线路最密集,上海地铁线路最密集,上海人的唇边语:上海地下是空的!都是地铁线路,呈蜘蛛网状。在上海做人,最大的痛苦:花甲之年看地铁示意图,一团绒线,散成一地绒线,摊于一地、乱于一地、眩于一地,足以让你头旋心痒眼皮跳、手足痉挛掐掌心。
在上海,下只角属于相对“欠发达地区”。我的“旧居”在大杨浦,以前是下只角,现在有4号线、8号线、10号线,2012年底开通12号线。上海一大特色:“地上内环线,地下4号线”。4号线是上海的地下内环线,也是箍桶的圈,将上海老城区绕一圈,箍成一个圈,4号线可以换乘任何地铁线,我为此写过《4号线是百搭线》。我的公司分支机构,均在地铁旁;我给儿子买的按揭房,在地铁旁;我设宴请客,地铁旁是唯一选择;朋友请我,我唯一要求在地铁旁。最大好处:准点准时;最大优点:风雨无阻;最大实惠:便宜快捷,短距离比飞机快,长距离比汽车快。
地铁里最宜看书,尤其背外语单词,不仅灯火通明,而且无熟人、无访客、无琐事、无座机,无突如其来、心惊肉跳的打扰。忽开忽停,嘈杂变幻着节奏,不断刺激你中枢神经,始终保持兴奋。倘若独居书房,静谧足以致人昏昏欲睡。
坐地铁的最佳时刻:上班后的9点半后,下班前的4点半前,上车有座;可以肆无忌惮:歪头抱胸伸脚;可以发酒疯:车厢里一路醉拳;可以发羊癫疯:跳一曲街舞。
坐地铁的最大益处,司机变老爷,赴宴能喝酒了!哪怕醉醺醺。醉酒坐车与醉酒驾车,前者遭白眼,后者吃官司。
地铁出行,成本最低,风险最低,尤其赴宴,总在最堵的黄昏时刻。倘若驱车前往,开开停停,左让右避,你不碰别人,别人要碰你,为此,你必须瞪圆眼睛,始终像个哨兵,不敢稍息,永远立正,不能下岗。前方常出交通事故,此时进不得、退不得,你不幸有些前列腺,有幸有些文化,文化就是知耻,那么文化逼得你不敢下车撒野,尿感憋得你脸红心跳、手心出汗。总算虎口脱险,到了饭店,“跷脚到了,会议散了”,一桌客人站起来了,拍拍屁股互说再见。
我喜欢坐地铁出行,以“地下工作者”自诩。打的到地铁口,租车费不会超过市中心的停车费。喝完酒坐地铁回家,出了地铁口,安步当车,正好消食。皓月当空,碎影满地,清风徐徐,“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岂不快哉!倘若开车来回,尤其餐后,等于端了一碗油水,四平八稳,不晃不漏,淤积于腹,培育“牛腩”。
从投资回报率来看,地铁便民但不赚钱,只有国家投资,我们属于“搭便车”,偏偏还要买车开车,尤其家住地铁旁,等于太监花钱娶老婆,只有欣赏价值,没有使用价值!豁胖之余,有些练戆。
中产阶级的标志:有房有车。在上海,车,是个累赘,有些“二”。二,是北京话,相当于上海的“戆”。
戆与笨是堂兄弟,笨有救,因为谦虚,通过反复训练可以“脱敏”;戆则无药解,源于它的四大病理特征:“笨么来的咯笨,梗么来的咯梗,问么不肯问,讲讲侬还要恨。”
就是“死不领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