哇,神了!心理学家太善于窥探人心了。我一直以为自己喜欢在干活的时候分心去玩“红心接龙”或者吃零食,是因为自己偷懒、不愿吃苦或者容易分心,没想到,罪魁祸首却另有其人—— “冲动”。不能不承认,我还真是个容易冲动的人。我一直都知道这一点,只是从来没把这个性格弱点和拖拉的习惯相联系。
这个分析还是蛮有道理的。确实,干得很顺手的工作,我很少会停下来,分心去做别的娱乐,往往能一鼓作气完成;相反,越是干不好的事情,越是容易有畏难情绪,顺手就打开游戏,或者找点别的事情干干,想找个出口逃避一下。
总体来说,我是个急性子,挺抓紧时间,一般都能提前相当一段时间完成手头的事情,不管是工作还是生活,都是如此。但是,碰到难题,恰好时间又不急,就容易拖拉,一边责怪自己不该磨磨蹭蹭,一边照旧磨蹭。然而,该来的总要来,逃避一时也无济于事,最后还是得叹口气,重新坐在办公桌前,继续啃完硬骨头。
冲动是魔鬼。既然找到了幕后真凶,既然明知拖拉无用,只能浪费自己的时间,可不就得痛改前非嘛。
我想,要想改掉这个毛病,首先得从心理上战胜自己的畏难情绪,不能因为觉得任务不拿手就退缩——毕竟最后还得自己来完成,害怕无益。其次,要未雨绸缪,排除干扰因素,比如工作前先卸载电脑游戏,把放在手边的零食收拢到柜子里,关掉收音机、电视机,在msn、qq、开心网和微博上隐身,或者干脆关闭网络,免得闪烁的弹出窗口干扰心绪,把自己拉到网络里一番遨游,浑然忘了原本要干什么。
最近试了几次,似乎效果还不错。工作时,有时仍会涌上一点想落跑的小冲动。但是,怎么办呢?没有出逃的机会,眼前既没有游戏,也没有零食,只有干净的墙壁和桌面。所以,只能在短暂的遐想一番之后,重新埋头干活。于是,我的效率进一步提高,“拖拉机”变成了轿跑车,接下来,希望还能进一步约束自己的遐想,从轿跑车提速成赛车,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