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拖拉者,往往一句“改不掉的坏习惯了”为自己开脱。我倒以为,这坏习惯实乃心理病,虽在医学上并未定性,但大致可以归入恐惧症。常见的恐惧症有“开学恐惧症”“密室恐惧症”,罕见的有“牙科恐惧症”“蔬菜恐惧症”;我则将拖拉病定义为“死线恐惧症(Deadline Phobia)”。
“死线恐惧症”的病因五花八门,但根源在于对任务的恐惧或厌恶,症状则是百般回避职责或拖延执行。
我当年最畏惧的客户是一位上市公司公关部的女总监,她每次委托我们制作宣传影像,从布景灯光到演员镜头,都要事无巨细指导。而对我们出于专业考虑的建议,她会毫不犹豫地驳回:“你们尽管照样去做!”于是,等出完样片,免不了由头至脚做修改,结果兜兜转转,还是回到我们的方案。在审片会上,制片助理忍不住向女总监嘀咕了一句:“早就和你讲……”结果第二天团队即遭投诉,说“缺失耐心与服务精神”。
几次下来,再碰到女总监的项目,众人集体发怵,不由自主地把开工日向后排期。催得紧了,便推托录影棚已满,或演员档期不合。直至死线临近,才昏天黑地开始赶工,其间自然不少牢骚埋怨恨,完成后再耍个无赖:“你看后天就要送播了,再要改怕是来不及了。”
这一“拖”字诀,仅仅奏效了一次。第二回故技重施,女总监一封千字电邮投诉。内部检讨会上,公司前辈王彼得莅临指导,循循善诱,让我们一班后生受益匪浅。
其一,拖对解决问题无益,惹恼了客户,就算被老板炒鱿鱼也不冤枉。
其二,恐惧亦无必要。若力有不逮,就一早提出让贤,比拖着搞出个烂摊子强。
其三,诊疗“蔬菜恐惧症”有个妙法,便是将蔬菜切丁,制成色拉,将恐惧因子化整为零。对于力之所及的任务,也要学会将项目繁重、客户挑剔这些诱发“死线恐惧症”的因子切成“丁”——从操作层面,按阶段分拆作“微项目”,编排计划,逐一实施,完成一阶段,便能卸去一份负担、增添一份动力;在客户层面,始终晒出“服务心”,给出专业意见,若一次长谈不采纳,就分十次去说服,当客户感到你比他更在意、更上心项目之成败时,自然会给予你信任,放手让你去做。
其四,若以上3条仍未能解决你对工作的恐惧、对死线的焦虑,建议请大假休整一下,并及时咨询心理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