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雕精美
昨天下午,记者来到浦江镇竹园西路近浦驰南路。顺着小路走进新华村,一幢老宅矗立在“新华村一组1号”。老宅是幢砖木结构的一层斜顶民居,里面共有客堂、正间、次间等4间房,约120个平方米。
客堂间里的整根横梁上,用浮雕雕刻着图案,细细辨认似有筵席、福禄寿、喜鹊等场景和讨口彩的图形,栩栩如生。而在两边墙上,共有12块装饰图案,上雕的纹饰隽永飘逸。几扇木窗棂上,也雕有精巧细致的图案。
建于清朝
屋主是今年76岁的孙绍辛,他说这幢老宅是祖传的,建于辛亥革命之前的清朝末年,少说也已有100年的历史。“听说是我外祖父的父亲造的,我就在这幢房子里出生、长大,虽然久不住人,但它可见证了100多年的风雨。”孙老伯说,屋子里的木头都是杉木,砖都是青砖,连脚下的地都是当年的泥土,丝毫没有改变。“已经有好多人来拍过屋子的结构了。连屋外的那棵榉树,也有好多年了,听说正在申报古树木呢。”他颇为自豪地说。
孙老伯说,原先新华村及周边几个村落里有许多这样的民居,但渐渐地都被拆掉了。目前据他所知,这幢房子是附近仅剩的一幢老建筑。然而,早在前几年,这里已被划为动迁地块。目前协议已经签订,下个月15日他就要搬离老宅了。
盼来查看
生活了几十年的老屋即将被拆,孙老伯及家人难免有些不舍。“就是觉得可惜了这些雕有图案的窗啊屋梁啊,不知有关部门是不是可以来看看,如果觉得有价值能否保护一下?毕竟它也是代表了当时的民俗文化。”孙家人表示。
记者昨天联系闵行区相关部门,对方查询后表示,这幢老宅不在第三次文物普查后上报至区里的文物名单中。负责人表示,已将情况告知浦江镇文物保护相关人员,对方会尽快实地查看,从年代、结构、意义等方面综合考察评估,随后再作定夺。
本报记者 金旻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