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喜欢吹牛,骨子里源于好面子。酒桌上,人们在说说笑话的同时,顺便也吹吹牛——嘴巴痛快了,气氛也变热烈了。只要吹牛不过分,倒也是乐事。
我的一位河南文友曾写过一本情感随笔,书名就叫《没情人是一件很没面子的事》,据说销量还是不错的。今年情人节的晚上,我参加了一个文友聚会,酒过三巡后,自然而然就谈起了情人话题,说着说着就吹起来了,吹着吹着就有点过了。都是已婚男性,语言组织能力又都很强,又都被酒精刺激,一个个都在讲述自己曾经有过婚外情感经历,其中有两位竟然说现在的婚外情还在继续——如果真的有情人,这个夜晚应该有约会呀,但事实上,这两位的手机都没响过。
那次晚宴,我也杜撰了一个情感故事,声称女主人至今对我还恋恋不忘。我其实睁着眼晴瞎吹牛的。但那天晚上,那个场合,当所有人都情人来情人去的,我如果不虚构一个情人,不是太没面子了嘛!
在我所居的小城,职场男人以应酬多为有面子。有一天单位聚餐,食堂预备了三桌,但实际落座的只有一桌多。除了工会主席(他是聚餐的组织者)外,其他领导一概“有事不能来”。别的领导我不清楚,我们科长老马把话说得很白:“单位聚餐有什么意思呢?外面有饭局才叫本事呵!”老马的话令我情绪低落,而他临走时甩出的“税务局请我吃饭”则令我羡慕不已。可一个小时后,我在步行街大排档里遇到老马正在吃面条!虽然忍俊不禁,但没敢和老马打招呼,也算是给他留了一个面子。
生活中的吹牛,损失的是个人形象。如果工作时也为了面子而吹牛,损害的就是单位和行业形象了。我曾在“抗旱办”工作过一段时间,有一年闹春旱,我的顶头上司当着媒体的面吹牛:“别着急,明后天打它几炮,雨就下来了。”却没料,一连几天都是晴空万里,没有云彩,根本没有人工增雨的机会,我的那位上司也被媒体戏称为“吹牛主任”。
马季曾在相声里“吹牛”:“我上嘴唇挨着天,下嘴唇挨着地。”搭档赵炎问:“那你的脸哪去啦?”马季自嘲:“我们吹牛的人都不要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