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影演员剧团团长崔杰给我讲了两个故事:电影表演艺术家秦怡老师九十岁了,还想演自己喜欢演的电影,只要有合适的角色,哪怕只有几场戏,她都会不讲报酬地出演。而她不愿担当的任何角色,给她再多的钱,她也一口回绝。一次,她去友情出演,当她化好妆来到拍摄现场,从导演到场地工个个停下手中的活,向她立正、鞠躬,并派出代表敬献鲜花,全场热烈鼓掌,以此来表达他们对一位一生重艺的老艺术家的敬意。秦怡老师演了一辈子的戏,从未遇到过这样的场面,她都被感动得流泪了。而另一位当红的年轻女影视明星却与此相反,谁给的酬金高就出演谁的戏,她的酬金已高至要占一部电影拍摄成本的二分之一。她对此还不满足,现在索性去大款家的婚礼跑场子了,出场一小时,喜酒也不吃,拿了几十万就走人。不重艺只贪财,她主演的一部电影被公众评为烂电影,她自己也被评为最差女主角,那是必然的结果,我不知她的艺术生涯还能走多远?
听了以上故事谁都会感叹万分。
当红的一线影视明星的片酬不但居高不下,而且越涨越高,已成了困扰我们影视创作生产繁荣发展的一大拦路虎,令我们的制片人非常头痛。对此,不少人开出了不少药方,用行政手段制约啊,行业内的封杀啊,酬金与产出挂钩啊,出台酬金标准价格啊,重在教育啊……我不知哪般有效?因为这个现象的出现已有多年,似乎有点积重难返。
但有个事实是明摆着的:这些年来的影视明星像割韮菜似的一茬一茬来得快去得也快,昙花一现者实在不少,没几个能充实、发展为表演艺术家的。他们忙着拍片收钱,哪管这个角色适不适合自己演,哪管要出演这个角色须作哪些准备,哪管平时要做有心人花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作生活与艺术的积累,只管哪部片子给的酬金高就去拍哪部片子,一部接一部,一浪高一浪,拍完片拿了钱走人,不赚白不赚,两耳不闻如潮的非议,今日有酒今日醉。当我们如数家珍地谈起老一辈的表演艺术家时,只能对当下的不少明星嗤之以鼻。甚至让人怀疑,以后还有没有公认的配称表演艺术家的人?
这里就有一个问题:明星们当初走上从艺之路的目的究竟是什么?是为了名利,那我们就不去说他(她)了。倘若是为了热爱艺术,那从艺首先就应该重艺。重艺要重两方面:一是要敬畏艺术,不断地刻苦钻研创新,台上一分功,台下十年磨。二是要重艺德,对于一位艺人来说,德艺双馨才符合科学的发展观,才会有宽广的前途。从艺不重艺,当然要像割韮菜似的一茬一茬被割下,中了世俗的所谓“吃青春饭”的谶言。那些老艺术家之所以青春永存,宝刀不老,则是他们一生重艺的结果,值得受到世人的敬重。
我很为那些走上艺术之路时曾怀有美好的理想、自身条件又非常良好、而在成名之后却把金钱看得太重的青年明星可惜。别以为现在不捞白不捞,捞多了是要付出惨痛的代价的。拥有一堆金钱,留下一个臭名,方长的来日能有好日子过吗?这种惨痛的教训,就这几年,也不是没有见过。
我认为我们还得指责有些出品人、制片人,他们哄抬酬金去争抢当红明星,其实也是不重艺只贪财。他们认为只有市场上这几个当红明星主演的影片才能赚钱,不管这些明星适不适合角色的要求,不管他们的艺德如何,抢到手再说。事实证明,结局并非如此。输惨了,却又反过来指责那些明星,把自己打扮成受害者。
重艺还是贪钱,该是当今文艺界共同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