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的月,尤其中秋故乡的明月,让我记忆最深。
在我童年,有老菱吃的时候,老人对我说:“八月半要到啦,敬月亮公公啦。”记得中秋晚上,母亲在门前的场地上放张凳子,摆放上菱角、自做的面饼等供品,焚香拜月。母亲先叫我叩头,然后她反抱着弟弟边拜月边祈祷。那晚,我独坐在小凳子上,光着身子呆呆地望月,只感觉一轮明月又圆又大又亮,正好升在河边的一排柳梢上。自此,我对月亮产生了美好的感情……
后来到上海,我特别钟情于古典文学,尤其是唐诗宋词中有关月亮的题材。月亮被古人赋予了遥寄相思和团圆的象征意义。而现代人过中秋,无非几代同堂,品尝老鸭芋头汤,分享月饼等等,诗意淡多了。
在这凉秋八月,欣赏那诗意浓厚的“云破月来花弄影,碧天如水夜云轻”的美景,喜欢拍摄月亮的我,以“芦花白,芦花美,花絮满天飞……莫忘故乡秋光好”的主题,摄下了这幅“芦花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