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5:评论
     
本版列表新闻
     
2012年10月22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记取小人物带来的“正能量”
汤嘉琛
  汤嘉琛

  身边平凡小人物,带给我们大感动。近日,由新华社发起的“中国网事·感动2012”第三季度网络人物评选结果揭晓,网民们选出了他们心目的“草根英雄”。这其中,既有北京“7·21”特大暴雨中冒险救人的农民工群体,也有新疆和“私车公用”接送老弱病残乘客的艾尼瓦尔·芒素……

  这些真实地生活在我们身边的小人物,尽管没有太多传奇故事和豪言壮语,却能触动我们的内心。所有这些“草根英雄”能够做到的是,都是我们每个普通人也能做到的,正因如此,他们更能自然地引导我们与人为善,做更好的自己。这种足以激发每个人良善潜质的“正能量”,或许比任何说教和宣传更有说服力。

  媒体应该多关注这样的小人物,新民晚报前不久报道了两位知青重返黑龙江帮助百姓致富的故事,也引发读者热烈反响。当然,肯定这些小人物带给我们的“正能量”,不能忘记网络和网友的功劳。正是千千万万的网友用跟帖、转发和评论,将这些曾经默默无闻的小人物变成了家喻户晓的时代英雄,也正是网络让这股“正能量”效应实现了最大化。这些“草根英雄”在网上走红,在某种程度上能够让我们更客观地认识到,无论是在网络上还是现实中,我们身边其实也不缺好人。

  很多时候,当我们身处喧嚣的网络舆论场,一些有争议的、噱头性的负面信息,其实是有意无意地被放大了。在网络上,“好消息”无人问津,“坏消息”日行千里;在网络上,“好人”难被聚焦,“坏人”声名远播。这种复杂因素所致的传播偏好,让网络世界的“负能量”似乎要比“正能量”多得多,仿佛网络上的那个中国,每天都充斥着各种坏人坏事坏消息。

  因此,记取这些小人物带给我们的“正能量”,一个很重要的现实意义,在于对我们看待世界的视角进行某种纠偏,让我们更客观理性地审视脚下的这片土地。平心而论,对绝大多数公众来说,我们既不生活在电视新闻呈现的那个“好中国”,也不生活在网络呈现的那个“坏中国”,而是生活在“现实的中国”里。这样一个中国,有坏人也有好人,有危机也有希望,大家每天都正常地工作和生活,现实虽然不那么好,但也不如网络中说的那么坏。

  有位学者曾说过一句广为大家所引用的话——“你所在的地方,就是你的中国。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你有光明,中国便不黑暗。”确实,中国是由你我他这样的小人物所组成的,中国社会面对的现实正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如果我们在揭露“表哥”、围观“郭美美”、批判“小悦悦事件”的同时,也能从身边的“草根英雄”身上汲取力量,甚至像他们一样尽可能地为社会贡献自己的“正能量”,“现实的中国”自然会变得更好、更有希望。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综合新闻
   第A04版:重阳敬老日特别报道
   第A05版:评论
   第A06版:焦点
   第A07版:科教卫新闻
   第A08版:社会新闻
   第A09版:目击
   第A10版:文娱新闻
   第A11版:文娱新闻
   第A12版:法治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早间点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体育新闻
   第A18版:体育新闻
   第A19版:体育新闻
   第A20版:基金专版
   第B01版:康健园
   第B02版:康健园/养生
   第B03版:康健园/保健
   第B04版:康健园/康复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记取小人物带来的“正能量”
纪念日 看未来
媒体视点
会员制是一张“亲民牌”
屈原穿衣何人管?
官员“走红毯” 能走出什么?
“元芳”恰似一个万能的“护卫”
新民晚报评论A05记取小人物带来的“正能量” 2012-10-22 2 2012年10月22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