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6:焦点
     
本版列表新闻
     
2012年10月22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寻根”研究遭受很深误解
  2004年,英国掀起基因寻根热潮,在全球范围寻找成吉思汗后代;2008年,美国成立考察团队,探寻成吉思汗墓葬所在。“成吉思汗与中国渊源更深,但却是外国人在寻找他的墓葬和后代。”谈起国内人类生物学研究的处境,王传超有些无奈。

  复旦大学现代人类学实验室2005年12月建立,是目前我国唯一从事人类生物学研究的高校实验室。从基因角度探讨人类学,不仅可佐证理论研究得出的结论,也可帮助定夺年代旷远的争议,“可惜全国研究人类生物学的人太少。”

  尽管专业人才急缺,但王传超他们的工作仍属冷门,甚至遭到很多误解。在一次项目答辩时一位做细胞信号通路的老教授曾质疑王传超:“你做的这些研究无非是测测DNA,整理数据,编编故事,今天做完曹操讲一个故事,明天做完孔子再编个故事,究竟有什么意义?”王传超认为这反映出当前对人类生物学的误解很深,“寻根”调查和姓氏家族的基因研究,不是讲故事那么简单,而是在厘清人群遗传结构,为其他应用性研究打下基础,“比如癌症患者,我们通过对照他和他祖先的基因,就有机会找到致病的突变位点,研发预防和治疗的手段。”

  “很多人强调,科学研究要解决实际问题,最好带来经济效益。由于对应用性研究支持力度大,基础科学研究就喜欢套上应用的帽子,‘纯科学’只能蜷缩在应用下求得生存和发展。”王传超认为,科研就像盖楼,基础科学是地基,地基还没夯实,怎么能强调楼层是否够高、是否能卖好价钱呢?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综合新闻
   第A04版:重阳敬老日特别报道
   第A05版:评论
   第A06版:焦点
   第A07版:科教卫新闻
   第A08版:社会新闻
   第A09版:目击
   第A10版:文娱新闻
   第A11版:文娱新闻
   第A12版:法治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早间点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体育新闻
   第A18版:体育新闻
   第A19版:体育新闻
   第A20版:基金专版
   第B01版:康健园
   第B02版:康健园/养生
   第B03版:康健园/保健
   第B04版:康健园/康复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提取“遗传密码”为少数民族“寻根”
“寻根”研究遭受很深误解
广告
新民晚报焦点A06“寻根”研究遭受很深误解 2012-10-22 2 2012年10月22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