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现代人类学实验室2005年12月建立,是目前我国唯一从事人类生物学研究的高校实验室。从基因角度探讨人类学,不仅可佐证理论研究得出的结论,也可帮助定夺年代旷远的争议,“可惜全国研究人类生物学的人太少。”
尽管专业人才急缺,但王传超他们的工作仍属冷门,甚至遭到很多误解。在一次项目答辩时一位做细胞信号通路的老教授曾质疑王传超:“你做的这些研究无非是测测DNA,整理数据,编编故事,今天做完曹操讲一个故事,明天做完孔子再编个故事,究竟有什么意义?”王传超认为这反映出当前对人类生物学的误解很深,“寻根”调查和姓氏家族的基因研究,不是讲故事那么简单,而是在厘清人群遗传结构,为其他应用性研究打下基础,“比如癌症患者,我们通过对照他和他祖先的基因,就有机会找到致病的突变位点,研发预防和治疗的手段。”
“很多人强调,科学研究要解决实际问题,最好带来经济效益。由于对应用性研究支持力度大,基础科学研究就喜欢套上应用的帽子,‘纯科学’只能蜷缩在应用下求得生存和发展。”王传超认为,科研就像盖楼,基础科学是地基,地基还没夯实,怎么能强调楼层是否够高、是否能卖好价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