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4:上海闲话
     
本版列表新闻
     
2012年11月21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海闲话个“软”“快”“变”
曾声威
  文/曾声威

  滑稽戏,曾经是上海人生活当中勿可或缺个生活乐趣,南腔北调,连我迭个新上海人也会去凑个热闹,听得多了,对一口口有滋有味个上海腔调有了深刻个印象。

  上海闲话第一个印象是“软”。上海所处江南地区,上千年的历史积淀,造就了温文尔雅个吴文化气质,搿种气质最直观个体现就是口耳相传个吴侬软语。吴侬软语,贵在一个“软”字。大多数人只能从抽象的感觉来表述,无法确切个讲出个中门道。垃我看来,语言本无所谓高低贵贱之分,所谓软硬之说,更多个是语言背后所蕴涵个历史文化,再配合语言使用群体的气质、谈吐、行为举止咾啥多方面特征,综合汇集而形成个一种地域文化意象。上海话个软,伊植跟于吴地,脱胎于吴语,再加上其对各路外来语言个兼收并蓄,并广泛传播到世界各地,成为吴语地区个代表性语言之一。

  上海闲话个第二个印象是“快”。如果侬走垃街头巷尾,听到两位上海阿姨兴奋个谈笑风生,搿感觉好像除夕夜里个炮仗声,又像是石头险滩处个激荡声,噼粒啪辣,韵律感十足。系统学习了上海话个语音知识,我对上海闲话有了清晰准确个认识。原来上海话大量保留了古汉语入声韵,该韵尾呈现为一种极其短促个喉塞音,讲闲话个人垃读到迭些入声字时侪是刚一发出,瞬间即收。另外,与普通话截然勿同个是,上海话中个单韵母发达,复合韵母较少,也起到了缩短语流,加快语速个作用。

  上海闲话个第三个印象是“变”。交关专家学者侪对上海话一百多年来创造并衍生出来个交关新词汇津津乐道,认为这是海派文化最生动个体现。我所提到个变,则是连交关上海人也呒没体会到个特殊性。阿拉常常讲,一个人讲闲话个腔调老道地,或者比较洋泾浜,搿种感觉其实是来源于汉语当中最勿为人感知个声调系统。上海话个声调经历了百余年嬗变省并,只剩下五个调值,分别是阴平、阴去、阳去、阴入、阳入调。搿些声调并勿是一一对应于字词浪个,而是因地制宜,根据词形词义形成连读式个变调形式,拿上海话中独特个抑扬顿挫展露出来。

  当然,上海闲话搭仔腔调,勿仅源自一口软糯明快个语言表达,更出自上海百余年来所传承个一种城市性格。勿管侬是否生于斯,长于斯,只要来到搿搭,侬总会拨伊个魔力所吸引,勿自觉个沾染上一眼上海味道,到迭个辰光,连老上海人也会跟侬发出由衷地赞叹:朋友,侬老有腔调个,上海闲话讲得老赞个吗!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综合新闻
   第A06版:评论
   第A07版:焦点
   第A08版:科教卫新闻
   第A09版:民生新闻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法治新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早间点击
   第A14版:长三角/专版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国际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文娱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财经新闻
   第A25版:财经新闻
   第A26版:深度报道
   第A27版:职场方圆
   第A28版:读者之声
   第A29版:阳光天地
   第A30版:汽车/汽车资讯
   第A31版:广告
   第A32版:目击
   第B01版:心理周刊
   第B02版:心理/人际
   第B03版:心理/情感
   第B04版:上海闲话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汽车周刊
   第B10版:汽车/车界车市
   第B11版:汽车/车界车市
   第B12版:汽车/车界车市
   第B13版:汽车/汽车资讯
   第B14版:汽车/汽车资讯
   第B15版:汽车/车界车市
   第B16版:汽车/汽车资讯
   第B17版:汽车/车界车市
   第B18版:教育周刊
   第B19版:教育周刊/每周聚焦
   第B20版:教育周刊/校园内外
   第B21版:教育周刊/升学指导
   第B22版:教育周刊/早教沙龙
   第B23版:人才/招生留学
   第B24版:人才
捉蟹
海派文化个“小”
我小辰光哪能学上海闲话
上海闲话个“软”“快”“变”
摇灶
新民晚报上海闲话B04上海闲话个“软”“快”“变” 2012-11-21 2 2012年11月21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