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桂花盛开,浓郁的香气弥散于院子的每一个角落。几棵茂密的桂花树拂拥着二楼的一个阳台,不安生的枝头侵境越栏,伸进了阳台的里面,油亮的叶子翠绿欲滴,金黄娇嫩的花朵竞相绽放,让我好和学生感动不已……然而,今年却没有了这种享受,因房屋大修,我们暂借他校上课。
原址原为中国著名工商业家、沪上“面粉大王”、“面纱大王”荣德生的私人花园别墅,占地六亩,主楼为中西结合的三层建筑。荣德生故世后,受父亲爱国爱民的思想影响,热心公益的女儿荣漱仁于1956年将这套花园别墅捐献给了国家。由是1958年徐汇区少年之家由安亭路迁入,于1960年扩展成立了徐汇区少年宫。有感于荣漱仁女士的义举,她故世后,我曾倾力为她书写了一篇高两米两千余字的碑文,以表心意。
这套院落选址可谓用心良苦,不靠马路,在衡山路、高安路、康平路、吴兴路的正中,四周被二三层的小洋楼所包围,由高安路一条僻静的弄堂进出。虽处闹市,却极其安静。主楼的朝向更是别出心裁,不是传统的朝南,而是朝东北,使楼的前后房间都能享受到阳光的温暖。楼身造型简洁明快、质朴大气,但不失高雅。底楼外廊有两根高大粗壮的欧式多立克雕花柱,气宇轩昂。楼角呈弧形,楼体着米黄色,并以立体白色横线装饰,显得温婉而静美。楼前是密如毡垫的大草坪,草坪和庭院周围种植着各种花木,浓荫中还点缀着米黄灰白的山石。东北贴墙有葡萄架长廊,廊边有几棵20余米高的柚子树,每逢深秋树上挂满了黄橙橙的柚子,十分诱人。大门左侧有两棵蓊郁的百年雪松,伞状的树冠足有一个篮球场那么大。接送孩子的家长喜欢在树荫下的木椅上休憩——或看书或玩手机或聊天或沉思,一派恬静安闲的景象。
我的教室在210,20平方米,10几个学生,上课如聊天,和声细语。落地窗外是阳台,阳台外除了桂花还有几棵苍劲的古柏,围墙外是一片高大的杉木林。这是一个极易让孩子迸发灵感的境地。
屈指算来,我已在这里待了几十个春秋。人与人、人与物都一样,久则生情,上完最后一节课,搬离时,心头不禁生发出一种难以抑制的怅然——不知何时回“故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