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管辖的辽源二村第一居委是一个旧式里弄小区,治安状况比较复杂。长期以来,我养成了每天下社区的习惯,节假日也常常打电话到居委问问情况。到了双休日,也不忘抽一天时间下社区去“兜兜”,说实话,一天不去,心里就觉得不太踏实。在社区里遇到居民,我都会主动、亲切地打招呼;看到居民在外扎堆闲聊,我会想方设法找到共同话题,插进去和他们就社区治安“啰嗦”上几句。时间长了,居民们便给我送了个外号“小啰嗦”。而正是由于我的这种“啰嗦”,在社区管理中起到了出其不意的效果。
4月的一天,我在社区警务室接待居民时,来了一名特殊的访客田某。他是社区的一名矫正对象,同时也是地区里一名肇事精神病人的监护人。由于平时我经常关心他患精神疾病的母亲,所以,今天他特地来向我举报一个吸毒窝点。后来经过查证,我们一举抓获了五名吸毒嫌疑人。通过此事,我深深感到,我只是在平常见到他时,多“啰嗦”了几句“你妈妈身体好吗”、“按时吃药了吗”等等问候语,还安排他和他母亲多享受了几次小区的免费体检服务,竟然就获得如此真诚的回报,让我对警民鱼水情有了更深的解读与思考。
我的辖区里外来务工人员多,别人都觉得会给社区管理带来难度,但我却不这样认为,外来人员也应该成为社区治安防范的一支重要力量。为此,我自学了东北、山东、江苏等地方言,工作中用他们的家乡话主动和他们沟通,逐步赢得他们的信任。2010年11月,小区发生一起煤气中毒意外事件,一名来沪人员身亡。根据燃气条例的有关规定,如果产生事故的责任不明确,当事人家属可以从燃气公司获取一笔“补偿金”。但是死者杨某终身未婚,事发后也不见其亲属来沪处理后事。周边群众为杨某死后竟无亲人为他送葬而深表哀怜。为了让死者得以安息,同时展示出政府负责任的态度,我几经周折找到了杨某的哥哥和侄女。可是,没想到他们都拒绝来上海。
究竟是什么原因呢?我马上奔到安徽、无锡同他们接触。原来,他们对民警怀有戒备心理,认为要他们到上海去料理后事就是让他们出钱。为了加强沟通,我用方言与他们苦口婆心地交谈。语言拉近了彼此之间的距离,我们的交流渐渐地自然起来。他们对眼前的上海警察产生了信任。这起事件也最终得到了妥善处理。事后,死者家属特意从无锡赶来送上一面锦旗。
根据辖区特点,我还在地区外来人员中倡导“社区是我家,管理靠大家”的理念,在辖区内成立了一支由地区积极分子、来沪人员代表共同组成的志愿者队伍,组织他们在小区进行治安巡逻检查,发现隐患及时整改。两年多来,地区治安持续稳定,可防性案件稳步下降,多个不安定因素得到有效化解,民警的工作得到了社区广大居民的认可与支持。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也许随之丰富,但为人民服务的精髓却是永恒不变的。
老洋房里有老大难问题,请看明日本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