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3日,每三年一次的国际学生评估项目测试(PISA)在沪开考。2009年首次参加此项测试的上海学生获得世界第一名,引起了全球的轰动。有专家预言,今年的测试,上海学生同样会有不俗的表现。
【新闻追踪】
PISA测试试图说明的是,被测试的城市或地区,在推动教育均衡发展方面的成效如何,近在学生家门口的优质学校是否足够多。而且,这项测试也可以为政府调整相关教育政策提供依据。虽然上海参加前一次测试的结果早已举世惊叹,但相关的数据“内幕”直到最近才被披露出来。从中或许能解读出不少上海教育发展的脉络。
就在近日举行的上海教科院普教所成立30周年活动中,该所的专家“解密”了成绩背后的一些原始调查,再次说明了恰是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与教育公平,促进了上海学生的良好学习表现。专家说:“上海不同家庭背景的学生之间成绩差距比较小,来自经济社会文化地位最低四分之一段的学生成绩,也要显著高于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成员国的平均水平。”
据上海的PISA成绩统计显示,虽然上海郊区农村学生在阅读、数学、科学三个领域还不及城区孩子,但这个成绩差异68%是由生源家庭背景决定的,即不是完全由学生所在学校的质量决定的。这也从另一个方面反映出上海教育的资源配置已经达到比较合理的程度。此外,调查发现,上海本地学生与新上海人家庭孩子之间在成绩上几乎没有差异,这也说明了上海在教育公平性上所做出的努力。
本报记者 王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