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先生“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选择了悄悄出门,踱步清华园的荷塘,“独自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写出了经典散文《荷塘月色》。偶翻《鲁迅日记》,发现鲁迅先生也曾为周围的人和事“心里颇不宁静”。
1912年5月6日,鲁迅先生住进宣武门外南半截胡同的山会邑馆,即绍兴会馆,直至1919年11月21日才搬入八道湾。不想入住的当天晚上,鲁迅先生刚睡了半个小时,就发现有三四十只蜰虫(臭虫)来捣乱,只得躲在桌子上睡了一夜。第二天,会馆的长班更换了床板,鲁迅先生才得入睡。臭虫不捣乱了,人又跟先生干上了,1912年8月12日《鲁迅日记》记载:“半夜后邻客以闽音高谈,狺狺如犬相啮,不得安睡”。常言道再一再二不再三,可事事并非总是按着人的意愿来。大声说话也就罢了,竟然还有人半夜大声漫骂。1914年1月31日,《鲁迅日记》记载:“夜邻室王某处忽来一人,高谈大呼,至鸡鸣不止,为之展转不得眠,眠亦屡醒,因出属发音稍低,而此人遽大漫骂,且以英语杂厕。人类差等之异,盖亦甚矣。后知此人姓吴,居松树胡同,盖非越中人也”。
白天,鲁迅先生何尝安宁呢?下着小雪,独自在自己的房间里看书写信,是多么惬意的一件事呀!如果来个好友闲聊,喝个小酒更是不错,偏偏有陌生人闯进来。1913年1月25日《鲁迅日记》记载:“微雪。晨忽有人突入室中,自称姓吕,余姚人,意在乞资,严词拒之”。赏花也需要好心情,可总有人破坏良辰美景。1913年5月5日《鲁迅日记》记载:“下午同许季市往崇效寺观牡丹,已颇阑珊,又见恶客纵酒,寺僧又时来周旋,皆极可厌”。
普通人也好,文学家也好,我们每个人都渴望拥有一片只属于自己的园地,在这里没有人打扰,一切都是平静的,可以养自己的精神,可以静观这个世界,可以做自己的事情,只是不要有那么多的噪音、那么多的外来的侵扰。但愿这不是奢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