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还提及,过去一年,上海已经出台了限制外地牌照车辆在早晚出行高峰时在高架通行的政策。“对于外地牌照,还是考虑采取一些措施。”但沈骏强调,限制措施不能“过分”,不能将外地牌照车辆的通行权利“堵死”。
在昨天下午的分组会议上,市政协委员、市交通运输和港口管理局局长孙建平坦言,如果下一步没有一些根本性措施,在全市形成一种共识,恐怕上海的交通拥堵状况将会更为严重,一旦机动车保有量超过300万,高架很有可能会变成停车场。“交通拥堵问题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昨日,列席市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的市建交委主任黄融表示,将大力发展公交优先的公共交通体系。现阶段,解决城市拥堵唯一的办法是“将公交优先做到极致”。他说,公交优先不仅仅是指路权优先,还包括信号优先。“我们正在进行研究,在主要道路上是否能够安装针对公交车的信号灯。”黄融称,这种信号灯的主要作用是,将公交车和社会车辆的通行速度和先后顺序区分开来。
针对是否对机动车出行出台新一轮的限制政策,黄融回应称,现有的通行政策短期内并不会发生改变。“外地牌照的通行权限,短期也不会作出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