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仰鱼翅的大名.原本以为平民百姓的我这辈子不可能吃到这样奢侈的菜。不料某次请客户吃饭,领导拿到菜单之后第一个点的就是鱼翅。终于可以满足一下口福,随带丰富一下以后吹牛的谈资了。我翘首以盼准备细细品味。绝不能像猪八戒吃人参果,吃完了还不知道什么味道。然而,酒足饭饱结账了,也没有看到鱼翅端上来。本来想提醒一下领导少上了一个菜,还没开口,就听客户夸这鱼翅味道还不错。后来才知道,贝壳里装的“粉条”就是传说中的鱼翅——唉,小心谨慎还是一不留神当了回猪八戒。
鱼翅的食用据说始于宋代,《金瓶梅》中已经把鱼翅、燕窝列为除“龙肝凤髓”外最好的珍馐美味。龙肝凤髓现实生活中没有,因此鱼翅几乎就是珍馐中的NO.1了。鱼翅取自于鲨鱼的鳍。古代的捕鱼方法落后,捕鲨非常困难。物以稀为贵,身价自然就高了。鱼翅的加工过程非常复杂。先要除去鳍基部附着的肉,然后浸洗、加热、脱砂、去骨、挑翅、除肢、漂白、干燥。将鱼翅烹成菜肴又要费许多工夫:先用一两天浸发,然后放进水里加热、煲发、去胶、滚煨去腥。正式烹饪时,还要加上各种配料、高汤入味……
鱼翅从海里到碗里.经历了如此复杂的过程,除了给食客带来美味,对于普通百姓带来的益处,大概只是增加了若干就业。鱼翅为什么受欢迎?有人说因为美味。其实鱼翅本身没什么味道,它的美味都是来自配料、调料。也有人说鱼翅有营养,能滋阴壮阳。可是据报道,鱼翅的主要成分是胶原蛋白。从营养学的角度讲,跟鱼冻或肉冻相当,并没有什么特殊的营养价值。而且因为海洋污染,鱼翅中往往含有大量的汞,对人体危害很大。但是,我们却看到地球上不断减少的是鲨鱼,而不是吃鱼翅的人。据世界自然基金会的报告指出人类滥捕鲨鱼的结果,已使得鲨鱼濒临绝种。亚洲的印尼、中国、新加坡等国家和香港、台湾等地区,则分别担任着最大的捕鲨围、全球鱼翅贸易中心、全球最大的鱼翅生产国等等分工不同的角色。
放下环保不谈,鱼翅给人带来的究竟是愉悦还是焦虑,也是一桩十分吊诡的事。港产片《满汉全席》里,一位美食评审说:“鱼翅吃起来有一种原始和血腥的味道。” “血腥”在文化上的意义,却与社会等级和身份认同直接有关,它已被抽象为人自行发明出来实行压迫和自我压迫的无数种道具之一。特别是在一个男性主体社会里, “鱼翅”这个词也已和“富贵”“成功” “失败””以及“壮阳”这一类词语融为—体,牢牢地构成了禁忌锁链的每一个环节.......
前几年,香港公众泳滩海面发生鲨鱼噬人惨剧,有泳客在现场被电视台记者问: “怕不怕鲨鱼?”该泳客悻悻然答曰:“怕,当然怕,而且任何时候都怕。在海里,怕被它吃了。在餐馆里,又怕吃它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