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1:文娱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本市中小学生每年参观博物馆、美术馆的人数极少~~~
本市中小学生每年参观博物馆、美术馆的人数极少~~~
本市中小学生每年参观博物馆、美术馆的人数极少~~~
本市中小学生每年参观博物馆、美术馆的人数极少~~~
本市中小学生每年参观博物馆、美术馆的人数极少~~~
本市中小学生每年参观博物馆、美术馆的人数极少~~~
本市中小学生每年参观博物馆、美术馆的人数极少~~~
     
2013年02月02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本市中小学生每年参观博物馆、美术馆的人数极少
现成资源应成“第二课堂”
孙佳音
  “希望中小学生每年至少参观一次博物馆、美术馆。”中华艺术宫筹建办副主任、上海美术馆执行馆长李磊有这样一个愿望。带着这份希冀,昨天下午记者来到各委办局在人大会场的设摊现场,市教委宣教处相关负责人回答记者说:“目前我们每年都会绘制学生校外实践的‘版图’,明年将继续大力给学校推荐上海的优质文化资源拓展第二课堂。以点带面,从点到面。”

  文化资源 利用有限

  据了解,上海市目前拥有各类博物馆、纪念馆、陈列馆109座,拥有美术馆20座。市、区两级公立博物馆、纪念馆、陈列馆和美术馆除特展和文物保护需要外都实行免费开放,但令人遗憾的是,这些可资利用的文化资源并没有转化成为面向中小学生的第二课堂。李磊说:“全市在校中小学生约146万人,但每年到博物馆、美术馆参观的人非常有限。”

  市教委宣教处相关负责人分析了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首先,目前上海不论公办或民办学校都按二期课改新课程标准排课,在课表内的美术课时间是不可能安排参观两馆的。而如果利用非课时组织参观,一次出行至少要用半天时间,还要增加租车、午餐、课程材料等额外成本。组织校外活动所花的精力和承担的安全责任都非常大,造成学校积极性不高。再者,目前中小学生进入博物馆、美术馆参观比较简单,没有形成有针对性的课程,老师和同学哪怕参观也相对盲目,无法真正建立起对艺术和历史的情感。

  形成课程 美丽上海

  “中小学的领导和老师首先要认识到学生素质教育和养成教育的重要性,将组织课外艺术欣赏活动(包括参观博物馆、美术馆,听音乐、看演出)作为学校教育的一个整体,将参观博物馆、美术馆列入年度教育工作计划。”教委的这位人士说,目前家长和学校还是将应试教育放在第一位,所以工作推进起来有不小的难度,“更重要的是,相关的场馆要把‘面向学生’作为重要的责任来认真落实。当然,管理部门可以把这作为一个考核的指标,一个经费下达的指标。”李磊说,中华艺术宫已经做好了准备:“我们为不同年级和不同层次的孩子们设计了参观课程,包括参观礼仪、美术常识、重点作品、动手尝试等环节,希望同学们看后感到有趣、有收获,还想来。”

  “孩子们没有经常来美术馆的习惯不要紧,我们可以培养。一年不行两年,两年不行三年,甚至五年十年。”李磊说,当年刚开始做“双年展”的时候也有很多非议和质疑,但这个城市慢慢接受了新潮前卫的表达方式。十年的发展,让“双年展”逐渐成为上海的文化事件,成为这座城市的名片之一,而观众也在一点点成长起来,到今天已能对作品形成自己的看法。“润物细无声。每年来一次美术馆,如果能常态化、课程化,相信十年后一定会让这座城市变得更美。”  

  本报记者  孙佳音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上海两会·观点
   第A03版:上海两会·话题
   第A04版:上海两会·关注
   第A05版:综合新闻
   第A06版:科教卫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中国新闻
   第A09版:国际新闻
   第A10版:国际新闻
   第A11版:文娱新闻
   第A12版:文娱新闻
   第A13版:广告
   第A14版:体育新闻
   第A15版:体育新闻
   第A16版:上海人家
   第B01版:财经周刊
   第B02版:财经/服务指南
   第B03版:财经/大势分析
   第B04版:财经/股海淘金
   第B05版:财经/百姓沙龙
   第B06版:财经/投资基金
   第B07版:财经/投资理念
   第B08版:拍卖指南
   第B09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B10版:国家艺术杂志/海外艺评
   第B11版:国家艺术杂志/纸上展厅
   第B12版:国家艺术杂志/品味典藏
   第B13版:夜光杯
   第B14版:夜光杯
   第B15版:阅读
   第B16版:连载
节奏 不打缓锣显干脆 伴奏 弦子中阮都加倍
现成资源应成“第二课堂”
老伯现场点曲 老外当场奏乐
艺术“大课堂” 寒假门敞开
万山红深情歌声打动津门观众
“鲁庵印泥”昨揭牌
师生同展小幅油画
新民晚报文娱新闻A11现成资源应成“第二课堂” 2013-02-02 2 2013年02月02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