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鸡蛋几乎整盘被倒
昨天下午2时许,午市后的黄河路美食街渐渐恢复了平静。各家餐馆里面却忙得热火朝天,主要是洗碗和倒泔脚。走进餐馆后面窄小的弄堂,许多餐馆把后厨都“扩张”到了弄堂里。由于是美食街,餐馆一家接着一家,放菜的货架、倒菜的泔脚桶杂乱无章地摆放在后厨门对着的弄堂里,连成一片,地上积着一层厚厚的黑色油垢,滑腻腻的,行人不当心就要摔倒。
在一家饭店的后门,放着个七八十厘米高的泔脚桶。记者刚要走近,一个服务员推门出来,手里提着个大盘子,盘子里几乎是完整的一盘炒鸡蛋,被匆匆倒进泔脚桶。随后,记者走到泔脚桶前,看到泔脚桶已经装了半桶,除了炒鸡蛋,还有炒豆芽、散碎的排骨、鱼头。而其他餐馆后的泔脚桶里有大量倒掉的米饭、面条。
盘里留了大半条鱼
入夜,黄河路美食街依然热闹非常。昨夜21时45分,记者走过临街的每一家餐馆,透过玻璃窗看到了许多服务员清理餐桌的场景:在凤阳路口的一家饭店,两对青年男女刚刚离去,桌子上点的一盘香干马兰头动也没动,被倒掉;隔壁的一家餐馆,桌子上还有大半条清蒸鲈鱼和一盘吃了几口的鸡毛菜,也被倒掉……
22点,一群年轻人结束聚餐,前呼后拥走出一家饭店准备离去。一个小伙子问另一个开车的年轻人:“兄弟,没吃掉的东西要带走吗?”那人一边打开商务车的后盖,一边回答:“黄酒带走,小菜就算了吧。”
在乍浦路美食街,许多餐馆后的泔脚桶或垃圾桶里,主要“内容”是剩饭、吃剩的面条和蔬菜。浦东碧云社区的一家以做贵州菜为特色的餐馆人士告诉记者,前几年许多企业办年会时,浪费情况很严重,“基本上点菜都是点了再说,结束就走人”,今年的情况好很多,“基本桌面上能吃掉90%,倒掉不多”。
倡议“半份菜”
自中央要求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以来,多地的餐饮协会提出了“半份菜”的倡议,并得到了许多餐饮企业的积极响应。
记者采访沪上多家餐饮企业发现,有些企业早已有“半个例份”的做法,有些企业自认为菜量不多,半份几乎没人点,所以不设“半份菜”。肇嘉浜路上的一家知名餐馆负责人告诉记者,数年前就有“半个例份”的点法,虽然消费者点得不多,但还是充分肯定。
“吃不了,兜着走”。沪上大多数餐馆都提供打包服务,可免费提供打包盒的并不多,打包盒价格多在5毛钱至1元钱之间。民俗学者认为,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有种不好的观念。吃完饭打包,是小气、抠门的代名词,而且吃完剩下许多饭菜,还被错误地套上“年年有余”的所谓“口彩”。其实,在国外,吃不完的饭菜打包是非常正常的,消费者认为这是自己的权益和高素质的表现。
所以,他认为,应该提倡有条件的菜肴可以有“半份菜”,餐馆可以提供限量的免费打包盒或每个打包盒象征性地收取1毛钱来引导消费者不浪费。而且,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现在大家常常关注菜肴的浪费,而并未对米饭、面条等主食的大量浪费引起重视。
本报记者 陈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