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传统年味。先说压岁钱袋,我不去市场购买现成的,用红纸制作几个,写上新年寄语,或祝愿健康成长,或希望学习进步,或期盼明理懂事。
压岁钱在除夕发给,最好是在大年夜的年夜饭高潮时举行“仪式”,年味最浓。外公、外婆端坐于椅子,且要坐北朝南。两外孙面对长辈,双手合拳,一齐作揖,然后,必须用双手恭恭敬敬接过压岁钱,口中再说几句敬语。我觉得,这不光是走形式,而是炎黄子孙的传统礼仪和过年文化。
二是激励因素。大外孙在华师大二附中就读,物理、化学、数学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唯语文成绩不够理想。因此,我就要求他文、理全面发展,特别是阅读和作文,要他加强。今年发压岁钱,我当众言明,以后语文考试成绩,每提高一分,增压岁钱一百元。用此方法激励孩子读书进步,健康成长,当不失为一种因时制宜合情合理的方法。
三是放手机制。压岁钱既然发到小辈手里,就应由小辈自己支配,赋予他们自由消费的自尊心。我们嘱咐女儿、女婿,不要去帮他们管好“财政”,诸如代存银行、代为保管等。原则是只要属于正常消费,如买些辅导书籍、学习工具、体育锻炼用品,乃至与同学一起外出休闲消费等,一句话,只要消费过程能释放“正能量”,一律OK。当然,更鼓励他们将这笔数字可观的钱款积攒起来,以备急用,或“投资”一个重大项目的用途。如果孩子能列出一份历年收入、支出压岁钱的明细账册,在适当时候交家长过目审计,那说明孩子已善于当家理财,成长为可塑之才了。 陈日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