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11:国家艺术杂志/城市记忆
     
本版列表新闻
~~~——王富强油画布上的老上海回忆
     
2013年02月23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在外滩源找回印象
——王富强油画布上的老上海回忆
梁依云
■从乍浦路桥看新天安堂
■秋日里的外滩源
■安培洋行的风采依稀可见
■南苏州路上的划船俱乐部
■虎丘小区的弄堂
■苏州河边外滩源一景
  ◆梁依云

  外滩源,一个“源”字就概括了它的意义,它是外滩的发源。一个半世纪后,反观上海开埠以来的发展,除了殖民割地造成的伤痛,却也将现代文明的种子播撒在了当时已然封建腐朽的土地上。再见外滩源,仿佛又让人忆起了上世纪那个饱经风雨的大上海,开放前卫又饱经沧桑。这里的建筑和色系,必然是美术家和摄影爱好者“到访”的地方,青年画家王富强就是众多“粉丝”中的一位。

  [梦回大上海历史风貌换新颜]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那个大上海,动荡却令人着迷。那是一个传奇的时代,在残酷的压迫下,中国人却坚强地站了起来,无怪乎每年都有那么多以大上海为背景摄制的电影、电视剧涌现,无怪乎张爱玲字里行间的老上海味道至今仍受人追捧。

  最早在外滩源建造的原英国领事馆是如今外滩“万国建筑博览群”的先驱。如今到外滩源,还能看到经过翻建的领事馆原址,不过那里经过重新开发,焕然一新成了一条景观街。

  正如上海的蓬勃发展那样,这里虽然还保留了十几处洋房,但已看不到多少历史遗留下的创伤。不过在已改名为“外滩源壹号”的原英国领事馆旁草地上,20多棵平均超过百岁的古树却是那段历史的见证者,它们仍然充满生命力,丝毫不见老,似乎让人觉得那种熟悉的气质仍存在着。

  [印象老洋房多少楼台烟雨中]

  一幅幅油画仿佛让人置身于梦境中,那熟悉的老洋房、小弄堂,是记忆中的外滩源,看久了,又让人觉得这也像是儿时住过的地方。外滩源不仅是一段历史,也承载着一代代在上海生活成长的上海人的乡情。后印象式的画风与记忆中朦胧的画面是那么相似,不记得窗是什么样子,不记得门前有什么摆设,却清楚地记住了年少时的点点滴滴,平凡的小事回忆起来都是那么美好。

  时代在变,上海的变化更是日新月异,我们无法留住一个亘古不变的外滩源,但我们可以用画笔,用相片,甚至用文字来保留外滩源的印象,来纪念记忆中的大上海。各路摄影家、艺术家们仍会时不时地去现在的外滩源拍摄、创作,也许过个二三十年,这些作品也将成为又一代人心中最美好的“外滩源印象”。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综合新闻
   第A03版:科教卫新闻
   第A04版:民生新闻
   第A05版:社会新闻
   第A06版:中国新闻
   第A07版:中国新闻
   第A08版:广告
   第A09版:国际新闻
   第A10版:国际新闻
   第A11版:文娱新闻
   第A12版:文娱新闻
   第A13版:广告
   第A14版:体育新闻
   第A15版:体育新闻
   第A16版:广告
   第B01版:财经周刊
   第B02版:财经/服务指南
   第B03版:财经/大势分析
   第B04版:财经/投资理念
   第B05版:财经/百姓沙龙
   第B06版:财经/投资基金
   第B07版:广告
   第B08版:拍卖指南
   第B09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B10版:国家艺术杂志/博物剪影
   第B11版:国家艺术杂志/城市记忆
   第B12版:国家艺术杂志/品味典藏
   第B13版:夜光杯
   第B14版:夜光杯
   第B15版:阅读
   第B16版:连载
在外滩源找回印象
新民晚报国家艺术杂志/城市记忆B11在外滩源找回印象 2013-02-23 2 2013年02月23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