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来到梦中的圣地——佛罗伦萨,竟然有一种恍惚的时光交错感。
出现在我眼前的,其实只是一个看似很普通的小镇,跟欧洲许多地方一样,大块青石板铺成的道路,斑斑驳驳的城墙,红砖的房子, 还有带着意大利特色的木质百叶窗,或是微启,或是闭合。罗马式的圣母百花大教堂宁静地屹立在城中心,不同于线条硬朗高耸入云的哥特式或者圆顶的拜占庭式教堂,它是外观华美的罗马式教堂,是用那种只产于意大利的青色和暗红大理石构建而成的。夏日的阳光洋洋洒洒地照耀着这座古城,给古镇镀上了神圣感。就是这个叫佛罗伦萨的小镇孕育了欧洲文艺复兴之光,但丁的一阕《神曲》,终结了长达300多年之久的中世纪,把整个欧洲唱响,随之达·芬奇、拉菲尔、米开朗琪罗等艺术巨匠聚集在这里,翻开了历史华丽的篇章。
穿过圣母百花教堂,便是佛罗伦萨中心的主教堂广场。广场上错落地布置着众多的雕塑杰作:科西莫一世青铜骑马像、海神喷泉和著名的大卫复制品……简直就是一座壮丽的露天博物馆。艺术走出了博物馆,人人都有欣赏艺术的权利,再无贵贱之分。正因如此,整个城市到处充满文艺气息。广场上络绎不绝的游客人头攒动,更多的则是背着画板的学生。偶遇一位来自意大利美术学院的学生,她正专心地用铅笔对着大卫的复制品反复目测着雕塑比例。忍不住跟她交谈了几句,才知道她已经在这里一个星期,每天的工作就是在不同的地方临摹大师们的作品。她热情地翻开自己的画册给我观摩,从教堂到民居,仿佛整个佛罗伦萨都被她浓缩在一本画册中。此情此景突然让我对自己当初半途而废的素描有些遗憾,也许本来我也能成为他们中的一员,沿袭大师们的作品精神。
广场附近就是著名的乌菲兹美术馆,值得一提的是美术馆门前的长廊(Loggia dei Lanzi),所有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家、艺术家、思想家包括文艺复兴三杰的雕像都汇聚于此。虽然这条长廊只有短短的50多米,然而当我们放缓脚步抬头仰望,从一位一位巨匠面前走过,步伐却是如此沉重。仿佛我们也回到了那个时代,来到了雅典学院,作为一个旁观者,在相同的地方,相同的街道,看着先知们挣扎着寻求精神的解放,然后用艺术和文学拯救痛苦的民众,点燃所有人的希望。短短的50多米,让我们感同身受般地跟随着巨匠从黑暗走向光明;短短的50多米,浓缩了漫长的300年,转瞬即逝却又源远流长。
远处的阿诺河横贯了整个城市,虽然历史上阿诺河曾无数次地泛滥甚至差点淹没这座古城,但是这条河在一段时间也曾为这座城市带来巨大的商业利益,因此佛罗伦萨人对阿诺河是爱恨交加。在阿诺河上的桥梁中,老桥是一座独特的桥梁,是二战之后保留下来的唯一一座中世纪古桥。初建之时当地人曾在这里贩卖猪肉牲口,后来桥上店铺改建为珠宝店,桥的最上层专设贵族行走的瓦萨利走廊。如今这座桥上依然卖着珠宝和旅游纪念品。街头艺人坐在老桥上,吉他弹奏着缠绵的旋律:古老的桥,古老的情歌。暮光下的阿诺河微波粼粼,静静地穿过城市流淌着,和街头艺人一起咏颂着永恒的爱情。于是,那些商铺也应景地卖起了情人锁,相传只要把情人锁锁在桥洞的网兜上,然后把钥匙抛进阿诺河里,相恋的人就永远不会分离。虽然这样的行销方式在世界各地并不罕见,但那些恋人们仍然乐此不疲地为他们的爱情买上一份又一份的保险,扣上一道又一道永结同心的锁。不管他们今后的结局如何,但是此时的真心真意却仍能令观者动容。也许当年徐志摩就是站在这座桥上,想念着远方的恋人,才写下那首脍炙人口的《翡冷翠的一夜》。
日暮的余晖里,回望佛罗伦萨,依然沉浸在文艺和浪漫的气氛里。佛罗伦萨,不管从哪个角度望去都令人怦然心动,相信每个来到这里的人,都会被它深深迷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