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结婚时,先生把积蓄都买了新房,背了不少债,所以后来拍婚纱照的一千两百元是我出的,结婚的婚纱也是我掏钱租来的,因为他已山穷水尽到结婚当天口袋里只剩三百元。
这些都是他回忆起来告诉我的,因为我早已忘了他那时的窘迫,或者是我根本不在意。但是,我却清晰地记住了我们拍婚纱照时的一些小细节。
那时还不流行拍外景,所有照片均在室内完成,只是后面的布幕背景用滑轮拉上拉下换一张而已。我们俩坐在镜子面前像两个木偶一样被化妆师随意摆弄拗造型。化妆师给他穿上一件显得既脏又旧,白得有些泛黄的西装,脸上略施粉黛,还点了个绛唇。这可把我乐坏了,看一回笑一回,嗨,原来的黑脸爷们变成了奶油小生,唇红齿白,完全是换了个人嘛。而他看着镜子里的我也一点一点变得陌生起来。因为从来都是素颜的我,被化上浓妆后,整个人变得几乎找不到一丝原有的清纯模样,用他的话来说,就像某个浓妆艳抹准备上台表演的演员。
我穿的白色婚纱美则美矣,是那种无领露出香肩、纤腰一束、下摆很阔大的晚礼服式样,可是,当时我纤瘦得根本无法支撑起来。婚纱裙腰身太肥,于是,化妆师在我背后给弄了两个大夹子给夹住,反正拍照只看正面效果。
我们换了三套服装,有经典的白西装配白婚纱,有黑色的燕尾服配亮黄晚礼服,还有白衬衫、金色马甲、蝴蝶结,配旗袍、折叠扇、油纸伞。你别看那些衣服劣质得像纸片做的,一不小心就弄破了,但照片冲洗出来的效果却惊艳得很。穿旗袍的那组如今看起来最耐看,因为是黑白怀旧风格,看上去还是比较有味道,只是照片里的人看上去不太像我们,而像明星。
放大了的两张婚纱照挂在墙上,还没看厌呢,女儿就呱呱坠地来报到了。一眨眼,她又会说话了。家人指着婚纱照逗她:“你爸爸妈妈拍照时,怎么没带上你呀?”她不是说“我那天不在家,在外婆家呢”,就是答“我躲在妈妈肚子里”,真是个小机灵。
哥嫂当年结婚没拍婚纱照,等到儿子七岁时,嫂子忽然想补拍一次。于是,一家三口去拍了一套全家福。照片里的小男孩更像他爸他妈结婚时提篮的小花童,溢出来的满满幸福让人感觉婚纱照是人生中一定要拍一次的,哪怕有一天老去,皱纹纵横,也要在金婚银婚时,带上孩子,或者孩子的孩子,补拍一张。
总感觉女人的一生,可以没有一场像样的婚礼,但是一定要有一张穿着漂亮礼服的婚纱照,美美地倚在爱人肩头,幸福地笑着,“咔嚓”一声,幸福瞬间成了永恒。
找朋友拍婚纱照,效果不理想却不好意思开口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