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呱嘴”是我们家乡的土话,什么意思?举个例子:一个大人带小孩去朋友家串门,大人在聊天,小孩见客厅里有一个大花瓶,便问主人:这是不是人家送的?大人赶紧在小孩的嘴巴上拍一下:小孩子别呱嘴!呱嘴就是不分场合口无遮拦把不该说的话说出来了,且让人难堪。小孩子呱嘴可以理解,大人呱嘴就不一样了,常会遭人白眼。王二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几个人正在议论李家大姑娘的婚事,姑娘的一个朋友解释:不是不谈,小伙子确实不错,就是——王二把话插进来:听说婷婷(就是那个正在谈恋爱的姑娘)有这个,王二抬了抬胳膊露出夹肢窝——狐臭。
大家一下子都愣住了。
“要你呱什么嘴啊!”姑娘的朋友拿眼睛狠狠地剐了他一下。王二还争辩:我没说错,有一次我从她身边走过时闻到有狐臭味。王二不该说这话,这是别人的隐私。
大家不喜欢王二,但有时希望听王二呱嘴。
东街的小白皮上的是不入流学校,毕业分配后却进了政府机关,他妈妈到处夸奖儿子有出息,王二却给她兜了底:听说是你家姑子的姐夫帮的忙,他在市里做局长。你儿子分的那个单位归他管。这一次王二不仅遭到白眼还被骂了一句:你的嘴怎么臭烘烘的!
有人问:这些消息从哪来的?王二不屑,反问:你不知道?被问的人没话讲了,怎会不知道呢?那小子常在外面吹,他有个叔叔在市里当官。不过晓得的人不像王二那么会“呱嘴”罢了。
呱嘴呱多了,大家给王二取了个绰号:呱嘴佬。王二觉得这个外号不好听影响了他的形象,决定不再呱嘴。但不呱嘴也难,有些话不呱出来王二难受。
一天县里的一个领导和街道上的几个领导一起到王二家慰问,王二年轻时因为一次工伤跛了一条腿,老婆在小区物业打工,生活比较困难。县领导放下两桶色拉油一袋面粉,又从街道领导手里接过一个信封交给王二,还坐在王二家的板凳上跟王二拉起了家常,场面十分融洽,县领导还叮嘱街道领导必须为王二解决实际困难,突然王二立起身对街道的几个领导说:你们应该用本子记下来啊。县领导说不用了不用了。好像是一个秘书对王二嘀咕了一句:你真会呱嘴!王二不服气:他们不记下来回去忘了怎么办?街道领导都很尴尬。
王二也有不呱嘴的时候。
说到某人某人最近有些蹊跷的时候有人便想听王二呱一句,可王二却不开口,他朝那些人挤挤眼睛:然后一努嘴,打一声哈哈,那眼神分明在说,你们都知道的。
王二现在学坏了。有人这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