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2:文娱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由近乎吝啬的金像奖颁奖礼想到的
~~~——由近乎吝啬的金像奖颁奖礼想到的
~~~——由近乎吝啬的金像奖颁奖礼想到的
~~~——由近乎吝啬的金像奖颁奖礼想到的
~~~——由近乎吝啬的金像奖颁奖礼想到的
     
2013年04月15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仅花六百万 依然是标杆
——由近乎吝啬的金像奖颁奖礼想到的
罗震光
  香港电影市场萎缩、整体水准无法同步提升,内地电影进步迅速,好莱坞电影严重侵蚀等诸多因素的叠加,使曾见证港片流金岁月的香港电影金像奖如今有些落寞。但瑕不掩瑜,金像奖举办的理念之先进,思路之清晰,总体水准之高,无论在华语电影圈或亚洲影坛都是旗帜、标杆。金像奖主席陈嘉上透露,今年颁奖礼的总计花费为600万港币,这个数字无疑要比内地“金鸡百花”动辄几千万元的预算低许多,但为何我们花了大钱却没办成大事。相反,某些奖项的口碑每年都在下滑?

  先来看看金像奖的主要花销,陈嘉上介绍说,最大的一笔支出就是红毯秀和颁奖典礼的舞美、灯光等制作费用以及典礼过后的庆功宴,花费超过总费用的三分之一。毕竟是娱乐圈的盛事,门面的光鲜还是要的。但对于艺人,金像奖就节约到近乎吝啬。所有艺人,无论候选人还是嘉宾都没有出场费,甚至连化妆师、造型师都不提供。每位艺人只能获得机票和两个房间的一晚住宿。

  如此低的招待标准,在内地任何一个电影节上都是无法想象的。我们的明星在被关爱到近乎溺爱的环境中逐年给自己的出差费用和待遇进行全方位的加码,和制片方抱怨影片投资一多半被演员片酬拿走一样,“金鸡百花”之类的电影奖项所花费的巨资中也有相当高的比例用在艺人身上。

  内地的某些电影奖办着办着就陷入了这样一种怪圈,主办方为满足观众需求以及吸引媒体报道,往往会开出各种条件拉明星捧场。观众看到了热闹,明星拿到实惠,最终奖项开出一看,却不是专业标准,内含许多不足为外人道的暗箱操作,于是口碑又下降一层,逼着第二年的主办方用更多的利益交换来吸引明星、观众和媒体的参与。

  近乎吝啬的金像奖之所以年年都能吸引明星云集,整个评奖过程的公正、专业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陈嘉上讲,金像奖会在艺术上有所偏好或倡导,但绝不会在评奖上做什么利益交换,更不会根据艺人是否到场来决定奖项的颁发。回头再看内地某些奖,首先,“双黄蛋”下了不少;其次,好些拿了大奖的电影居然是大多数观众压根没听到过的。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中国内地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按目前内地的实际情况来看,我们无需刻意模仿香港电影金像奖的吝啬,而只需学习它的公正、专业,用不了几年,就会在口碑上产生质的飞跃。   

  罗震光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综合新闻
   第A04版:评论·随笔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民生新闻
   第A07版:科教卫新闻
   第A08版:社会新闻
   第A09版:法治新闻
   第A10版:中国新闻
   第A11版:国际新闻
   第A12版:文娱新闻
   第A13版:文娱新闻
   第A14版:体育新闻
   第A15版:体育新闻
   第A16版:财经新闻
   第B01版:康健园
   第B02版:医苑/康健园
   第B03版:专版
   第B04版:保健/康健园
   第B05版:康健园/康复
   第B06版:心理·调查/康健园
   第B07版:康健园/心理·实验
   第B08版:运动汇
   第B09版:运动汇/焦点赛事
   第B10版:风云人物 / 运动汇
   第B11版:运动汇/ 活力上海
   第B12版:体坛逸事/运动汇
   第B13版:运动汇/观察·域外
   第B14版:夜光杯
   第B15版:夜光杯
   第B16版:阅读/连载
“姜戈”复映无期 影院“分级”有法
仅花六百万 依然是标杆
“一家人”三地“发声音”
今晚电视
天津卫视全球 寻找模仿达人
新民晚报文娱新闻A12仅花六百万 依然是标杆 2013-04-15 2 2013年04月15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