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赛便捷了
2004年9月24日,那是周旻君第一次到上赛场看F1比赛。他记得很清楚,那天自己正好在源深体育场参加校运会,就在体育场门口,就有一路来往市区和上赛场之间的车迷专线。
在他印象中,最初去上赛场是个“体力活儿”:要去市区定点的几个地方凭票乘坐大巴去现场,比赛一结束马上就要赶去大巴上车点,不然可能就会面临错过末班车无法回家的窘境。一路辗转到家,已近晚上9点。后来,他也曾蹭朋友的车一同自驾观赛,但从观众停车场,走到看台,3公里的徒步绝不轻松。
一切从2010年开始有了变化,轨道交通11号线的正式开通让市区与上赛场的距离瞬间缩短。45分钟从人民广场就能到上赛场,而且车迷们也能够自由支配时间,在比赛结束后留在赛场尽情狂欢,不用再考虑返程时间限制。
今年F1比赛三天时间,上海轨道交通11号线发挥重要作用。每天以1万人次的增加量运送客流,昨天正赛出站人次超过3.3万人次(单向)。而在平时,上赛场的每天平均进出站只有3000人次(单向)。
票价便宜了
2004年,刚读高一的周旻君是跟着爸爸,拿着赠票来赛场观赛。没几年,赠票没了,他开始自己买学生票观赛。从三年前起,开始工作赚钱的他买起1980元的主看台票。“坐的位置几乎和第一年来时一样。”
从去年开始,由于周旻君创办的F1电子杂志《狂飙客Let's go》在车迷圈内已颇有影响,久事赛事公司甚至还和周旻君合作,进行赛事学生票的票务推广代理。周旻君坦言,近几年主办方对票价的适度调整,使现场看比赛对大多数车迷来说,已不再是件“奢侈”的事情。“少换个手机,少下几次馆子,几张门票钱就出来了。”
十年过去,周旻君身边陪伴观赛的人,也从老爸变成了女友。带着几分甜蜜,他说,今后成立了小家庭,他一定会从小就带着孩子来看F1,“赛场文化要从小灌输,一大家子来看比赛才热闹有趣!”
2004年,F1中国大奖赛平均票价1404元,最低票价160元,今年平均票价1367元,最低票价为80元。70%的观众是自行购票观看。另据统计,10年前,高收入购票人群不足10%,而在去年,高收入购票者已占1/3。
车迷壮大了
十年后的今天,提起F1这个词,大家不再会报以茫然的目光。在看台上,周旻君经常能碰到全家老少一起来看比赛的,“为了喜欢的车手,妈妈和女儿还会吵起来。”自嘲已过了追星的年纪,周旻君感慨,看到众多的90后甚至00后成为车迷群的主力,“那时,似乎觉得80后的自己已经老了。”
一手拿手机刷着微博,一手拿相机记录画面,时不时还得留意听耳机中的现场解说……相比第一年百无聊赖地坐看台上干看比赛,现在观赛,要忙的事还真不少。主办方举办车迷沙龙,微博互动等丰富活动,也让观看F1成为车迷一年一度交流感情,聚会狂欢的节日。
十年前,赛事主办方为推广赛事绞尽脑汁,请来明星助阵却收效甚微。十年后,主办方关注更多的则是如何服务观众,改善观众观赛体验。2004年,观众分布在4个年龄段(15岁—54岁),而在近几年,现场观众年龄跨度从13岁-60岁,占比例最高的是24岁-30岁的青年。
“十年之前,我刚认识你……十年之后,我们是朋友,已渐渐熟悉……”用改编的几句《十年》歌词,周旻君讲完了这段关于F1的十年情缘。在他看来,10岁的F1中国大奖赛,承载着的是自己这代人10年的快乐与梦想。历经波折,如今已趋于稳定,F1运动在中国已进入“四月天”般美好的时光。而未来,还会有更多的十年去培养一批又一批的车迷,让这项运动在上海的土地上扎根开花。
本报记者 厉苒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