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F1中国大奖赛10周年的口号一样:F1十年,有你,有我,我骄傲!走进赛道裁判,听他们诉说这10年与F1的情缘,他们心中对这份职业的骄傲。
窨井盖松动酿险情
如果你能站到碎片防护网的后面,以一名裁判员的角度去审视一下这条赛道,或许你能在金属防护栏上找到那些蓝色的、红色的、黄色的还有白色的喷漆字符。每个字符代表着一个赛道裁判点。第一年的F1中国大奖赛一共使用了1295名裁判员,先后举办的课堂式培训12次,实地演练4次,模拟比赛演练2次。经过了9年的磨练,今年的裁判员总数精简到955人。
骆安宁是上海汽摩协会副会长,也是F1赛道裁判来源最多的黄浦区裁判团队负责人。每年F1,几乎五分之一的赛道裁判来自他麾下。执法F1第十年,骆安宁记忆最深的比赛是2005年的F1中国大奖赛。那是上海第二年举办F1,比赛中,一个意想不到的情况发生了。第18圈时,赛道上一处窨井盖承受不住一次次冲击,其塑料固件突然断裂,井盖松落。恰好此刻,蒙托亚驾驶的迈凯轮赛车轧过这处井盖。塑料碎片飞溅而出,击伤了蒙托亚的赛车。而此刻,赛道上该处窨井盖高高翘起,后方来车一旦撞上去,随时可能发生事故。
赛道出动安全车。控制中心宣布,如果安全车行驶三圈内还未完全解决安全隐患,比赛将被迫中止。
关键时刻,骆安宁团队的两位裁判在调度指挥下冲向赛道,先将翘起的窨井盖搬离,然后沿赛道一只一只检测窨井盖的牢度。先用脚踏,然后将双手深入窨井盖的两个孔中去提,这样反复循环三次,才能确保安全。等他们检查完所有的窨井盖,两人的双手已被铁盖擦破皮,变得血肉模糊。
2007年F1中国大奖赛成为整个赛季的转折点,有望提前夺得年度总冠军的汉密尔顿在比赛进行到第31圈时,赛车突然失控冲入赛道边的缓冲砂石地带,无法动弹。见此情况,离汉密尔顿最近的骆安宁立即和另一名助理裁判冲入赛道,紧张为他推赛车。努力半天,却没成功。最终英国人决定退出比赛。根据规定,退赛后的汉密尔顿必须乘坐当时赛道巡视员骆安宁的摩托车离开。骆安宁记得,爬出赛车的小黑满脸沮丧,嘴里一直喃喃自语。而当他驾驶摩托车送汉密尔顿返回维修区时,媒体已闻讯蜂拥而至,向他们扑来。面对黑压压的镜头,骆安宁一咬牙鸣着笛,直直向人群冲去。“因为在裁判员守则中,第一时间将退赛车手送回维修区是规定。”如今回想,骆安宁还有些后怕,“如果有人伸手拽我,我和汉密尔顿都得出事故。”
清理赛道2分钟搞定
贺伟旗是长宁区汽摩协会秘书长,长宁团队负责人。从事射击专业的他在机缘巧合下,与F1结缘。同样从2004年就开始执法F1,贺伟旗印象最深的也是在2005年。当时蒙托亚的事故刚刚发生不久,乔丹车队赛车突然在大直道末端的13号弯道撞上赛道边围栏。赛车支离破碎,碎片散落一地,滴落的油污一旦遇到火星将酿成大祸。
赛道裁判立即全面调度。先派人以博尔特跑百米般在赛道间冲刺往返多次,将碎片捡拾干净。然后运来吸油毡铺设地面吸附油污,然后撒上厚厚一层木屑,最后用刷子如同扫地般来回刷十几次,那才算解决隐患。而这一系列的动作都必须在2分钟内完成——赛事无法中止,裁判必须赶在尾车通过,下一圈头车还未到来之间完成所有赛道清理工作。
F1中国大奖赛赛道裁判们来自平时选拔,他们的本职工作五花八门。其中,热爱赛车的大学生是生力军。不少大学生在校期间年年都来当裁判,哪怕毕业了也保存着年假,要参加这一年一次的特殊工作。贺伟旗告诉记者,“他们其中有瑞金医院的医生,有世界500强的白领,也有我的射击学生。”
在一条5471米长的赛道上做到无死角地监控执裁,无漏判,这难度,不亚于在满头秀发中捉一只头虱。十年F1中国大奖赛,一大收获或许就是已培养出一大批符合国际标准的专业裁判。 本报记者 厉苒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