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都错在缺乏尊重
相隔千里之远,且一个发生在大学里,一个发生在中学里,但在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中心特聘专家陈默看来,两者却有着一个共性,就是把属于隐私的东西拿到公共场合来“秀”一把。陈老师说,拿自慰来说,这是人类极端隐私的事,如果这事也能拿出来与人分享,那就真的没有隐私了。其次,自慰也好,性满足也罢,都是每个人的心理感觉,这样的“科研课题”难道是要提供一个具体的数据或模式来指导人们的自慰吗?再拿西安的男生来说,青春期的少男少女表达爱慕未尝不可,但放到升旗仪式的集体活动上,却是极为不妥的,台下的师生有什么理由和义务来聆听你的私情呢?陈默认为,说到底,女教授与高中男生都犯了一个共同的错误——没有尊重别人,硬把无关的社会群体拉入自己透露隐私或宣泄私情的场景中。
严肃事情岂能游戏
上海大学社会学教授胡申生认为,科学研究是件很严肃的事,类似性科学的研究,一般来说在出成果之前都是不对社会公布的,尤其是要绝对保密被调查者的信息,这就如同医生要为患者保守秘密一样,这也可以说是社会学工作者的一个学术自律与工作纪律。如果要通过视频征集什么“样本”,这就等于把私密话题公之于众了,其最终的研究成果也很可能会在真实性上打很大的折扣。
陈默也表示,并不是任何科研都可以借助视频传播的。例如,照这位女教授的做法,那么治疗痔疮的医生为检验疗效,也可以公开要求病人上传如厕情况的视频了,这会成为怎样的一种“学术”奇观啊。
“同样,求爱也是件很严肃的事情,而非游戏,应当选择不妨碍其他人正常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还要考虑到被求爱一方的感受与尊严,不能仅从自己的一厢情愿出发。”胡申生说,“说白了,并不是什么私话题都能混淆成能让大众参与的公话题的。”
本报记者 王蔚
事件一 女教授开微博研究自慰
日前,有网友发现了一个名为“自慰研究组”的微博,博主是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副教授裴某。这个微博组由裴和另5个女生组成。裴教授表示,她们进行的是社会研究,不研究技巧。无论是“自慰研究组”的微博,还是视频征集作品,都是她已经进行了1年半的“自慰研究项目”的一部分。该课题是正式立项的,以谈论自慰为由头,进行有关性观念、性关系、性愉悦及性的社会建构的研究与公共传播。
事件二 高中生升旗仪式上表白
同样是在几天前,西安工业大学附中一名高二男生在升旗仪式上作《感恩父母,敬畏生命》的主题演讲。突然,他话锋一转,当着1600名同学的面,倾诉对某个女生的喜爱:“我就是喜欢她,要对她的未来负责……”全场肃静一分钟后顿时掌声雷动,结果他立即被老师拉下了主席台,升旗仪式也被迫停止。此事经微博传播后立即引起轰动,网上还一度盛传该男生因此被退学,但校方回应“并未开除该男生,只是让其回家反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