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以前看晚报,很多精彩的小文章,如夜光杯,《古代微形小说精粹》师竹编写的文章,我剪下来细细地品读。以故事的形式讲给孩子听,然后让他对照文言文,深入理解培养他对古文诗词的兴趣。慢慢地接触古典文学,以后通读了《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等古典名著。使语文学习,得到提高。一份《新民晚报》不仅报道了国内外的新闻事件,还有生动活泼的学习素材,也是我们生活中的良师益友。
《新民晚报》复刊31周年了,他不仅是我们上海人茶余饭后必读的报纸,更是我们生活中的精神食粮,像一部每天更新的万宝全书。他有很多精彩的专栏,整整两个版面的《夜光杯》,以及名家的杂文《十日谈》专题故事,是文学爱好者的青草地。每周的各类周刊就像一座座知识宝库,通过编辑的辛勤劳动奉献在读者面前。《康健园》《都市专栏》《民间收藏》《家庭周刊》《上海闲话》《我家厨房》等专题周刊,增长了知识面,而且非常实用。尤其是《上海珍档》讲述了上海过去的人文历史,丰富了我的业余生活,回忆起那点点滴滴的温馨往事,有一句话时常徘徊在脑海,“没有旧上海历史的深度,何来新上海现在的高度”。
2000年新世纪到来后,我心想如何将喜爱的《新民晚报》都保存下来,用过去的方法按日按月收集起来,也没有太多使用价值。我想利用自己从事过图书馆工作的经历,按内容分门别类地整理,装订,是能使之便于阅读的最好方法。《夜光杯》每天有版面,半年即能装订成一册,各类周刊每四年能装订超过200页的合订本。通过十多年的积累,按分类已有40多册内容丰富的合订本。
这些《新民晚报》的专栏和文章丰富了我的退休生活,成为我的精神食。
徐中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