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中采取鼓励多捐、引导孩子捐“红色的钱”、公开登记和按班级统计的做法,已经给孩子们形成一种爱心攀比心理,也极易给孩子形成一种捐款少爱心就小的片面认识,这确实不应该。
人人都心怀善念,这个世界才更显人性和多彩。但对于爱心和慈善行为而言,评价的最终依据和标准,绝不是捐赠的多少。在对待爱心和善意中,有这么一句经典的论述:如果你不能给别人一点食物的施舍,那么你吃东西时不咂巴嘴同样对乞讨的人是一种善意、关爱和尊重。
即便为让爱心效应最大化,也不能强迫。不能让人们超出承受力去做慈善。对于青少年学生而言,正处于成长阶段和无自养能力的特殊时期,只要他们拥有善念,这就是大爱。采取制定目标、制定任务、制定数额的劝募行为,这会诱发他们不正确的攀比心理,也容易让他们产生抵触情绪甚至是反对情绪,这对慈善意识和爱心意识的培养,是很不利的。
(孔之见,全文刊新民网www.xinmi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