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沪3年,眼界大开,收获了知识和友谊,还找到了可能相伴终生的爱好。毕业时,他满怀思乡之情,回老家换个专业继续深造。他钟爱的自行车,也从世纪公园骑回了四川山区。
尝第一口小笼就烫坏了嘴
2008年8月30日,成都开往上海的1351次专列缓缓停靠终点站。1193名都江堰初中毕业生,带着忐忑和期待,来到陌生的大城市,就读中职院校。
蒲阳中学毕业生刘星宇,那年15岁,此前从没离开过父母,也从未走出过四川。站在上海火车站的拥挤人潮中,他心里多少有些无助。
校方很重视远道而来的客人,专门派出一位副校长,到都江堰接新生。刘星宇跟在笑容可掬的副校长身后,上车,直奔普陀区的上海经济管理学校,他报的中专专业是计算机应用。“我从小喜欢计算机,爱看《电脑报》,初中时得过成都市PPT比赛二等奖。”
刚来上海时,大多数都江堰孩子都不习惯。“菜太淡,很多还带甜味,根本咽不下去!”初尝南翔小笼,刘星宇第一口就把嘴巴烫坏了。上海老师到处给孩子们搜罗四川辣酱,学校还开设了“川味专窗”。“我的适应能力不错,什么狮子头、红烧肉,都能品出味道了。”
现如今,不少都江堰学生说起上海话来,已经有板有眼。刘星宇对“222”的沪语发音印象特别深刻,“我的上海话听力水平,起码达到6级。但说起来嘛,还有点洋泾浜,仅限‘侬好’‘做啥’‘我帮侬讲’。”
从世纪公园练到四川山区
每逢节假日,女孩们喜欢结伴逛街,男孩子则宅在学校机房。“吹吹空调上上网,安逸。”刘星宇曾短暂迷恋过网络游戏,但很快抽离,因为找到了新的寄托——来沪第二年,他疯狂地爱上了自行车运动,结交了众多志同道合的车友。
2010年10月,他第一次参加车友聚会,骑车去阳澄湖。“那时我还是菜鸟,总是落在队伍最后。当天来回,160多公里,骑得累死了。”
现如今,刘星宇已成长为业余自行车手中的佼佼者。2010年底,他首次参加业余车赛,就在上海天马山夺得第七名;此后屡屡在川沪两地披金戴银;去年还远赴青海、甘肃、贵州等地比赛,同样战绩辉煌。
自从爱上骑单车后,他坚持每周训练两次,两小时内完成50公里。在上海,他最常去世纪公园训练,围着公园骑10圈。回到家乡,顿觉天地宽广,如鱼得水。“都江堰空气清新,风景迷人,训练条件太好了。”刘星宇笑着说,“练自行车最好要求路面有一定坡度,但上海基本都是平地,哪像这里,处处是山。”
在德国馆见到“梦中情人”
2011年6月,刘星宇惜别第二故乡上海,吃辣水平已明显下降。1193个都江堰孩子,269人提前回家,924人顺利毕业。其中541人留沪工作,刘星宇等362人回乡发展。
他坚持回乡。“一来,想先回去‘磨磨刀’,多学点本事再找工作;二来,确实挺想家,喜欢都江堰的安逸节奏,在上海工作会喘不过气;习惯都江堰的舒适气候,全年不用空调。”刘星宇自认为3年改变很大,“时间观念和计划性强了,学习和办事效率高了。”
一回四川,他便参加西南财经大学市场营销专业自学考试大专班,已通过大多数科目。
酷爱计算机的刘星宇,在沪连续两年获得校网页设计比赛一等奖,毕业后却换了专业。“整天坐在电脑前一动不动,伤身体。”他以前内向,来沪3年,沟通能力大涨,“自我感觉有潜力,想往销售方向发展。”他毕业前去虹口区一家传媒公司实习,既负责电脑技术工作,也和人打交道,为客户处理疑难杂症。
刘星宇坦言,如果没来上海,眼界肯定不如现在开阔,起码难有机会两次参观世博会。他最眼馋丹麦馆,因为能骑车参观。“可惜排队人太多,没机会体验。”最难忘德国馆的一辆自行车。“那是环法赛车,魅力无穷,我像是见到了梦中情人,特意合影留念。”
最难援建工程变“骑行圣地”
近期,他打算先考驾照,再学厨艺。“多掌握点技能,一辈子受用。等拿到大专文凭,再去找工作。有机会还想参加创业培训,正在找合适的项目。”
前不久,一个上海同学入川旅游,刘星宇做东,带客人逛都江堰,爬青城山,饱览湖光山色,遍尝麻辣川香。“我最得意的安排,是带他去一座不知名的小山,半山腰新开了一家茶馆,观景绝佳,装修洋气,如果再加个LOGO,简直就和星巴克一模一样。”
山清水秀,云淡风轻,两个少年品香茗,赏美景,聊未来……汶川地震5年后的重灾区,一个理想的下午,就这样不知不觉地,氤氲成记忆。
为节约开销,刘星宇自带速溶咖啡和一瓶开水。“那里消费高,我们软磨硬泡,只花15元买一杯最便宜的绿茶,就享受了半天悠闲。”
去年,他热情款待过一个上海车友,重头戏是骑车去蒲虹公路“兜风”。
汶川地震中,虹口乡4名勇士重走尘封50多年的山间小道,用砍刀砍出一条“天路”,通往蒲阳镇。上海援建者沿着这条路,开辟全新公路。山高、谷深、弯多,施工难度极大,堪称上海对口援建都江堰最艰难工程。
如今,天堑变通途,蒲虹公路已成为单车达人的“骑行圣地”。“路宽,车少,没红绿灯,有山有水,一路骑过去,心情舒畅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