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到了耄耋之年却在想念起童年时的玩具来了,我的这些玩具大半是自己动手做的,虽然很“老土”,可我只要一想起便感觉到童趣盎然。
先说毽子。我们小孩子盼过年除了有年菜、到手压岁钱、有零食外,还有的就是盼杀公鸡。因为公鸡的羽毛漂亮,翅膀上的毛的端点剪下有管子,它尾侧的羽毛有着闪光,剪一段管子把它在半寸处剖为三,另外将一个小铜钱(中间有方形者)外面用布缝没,在中间把剖开的翅膀管掀上缝牢,在管子口插上三根软润漂亮的鸡毛便成了个有平衡性的毽子了。我童年时,踢毽子是一等的“好脚”,一只漂亮的毽子在我脚各种动作下,可在半空里久久地翻飞着而不大落地的。一群女孩子皆以矫健的身姿在蹦跳着。
再说折纸,几张最普通的纸,在女孩子们的纤手里可以折出各式各样好玩的东西来。只消给我几张纸,让我独个儿玩,我可以安静地玩得津津有味,譬如玩猢狲的全家游——先用大的牛皮纸折一只很大的船,船上有老祖母,还有父子母女,一家老小围着一只八仙桌坐在椅子上吃饭。把这船放进盛水的脸盆里,我用足力道吸口气吹它,让它在“河里”徐徐地行着——我再折了其他各式各样的船。譬如:有篷的船,万一下雨,乘客可以躲雨;还有晾了条裤子在船旁的船。都放进了那只脸盆里。不远处的岸上还有座苏州的北寺塔。我拿把扇子朝脸盆处一扇,便出现了气势磅礴的“百舸竞渡”的情景,好看煞人,我不禁拊掌大笑,乐不可支!
我们苏州有个习俗,农历的七月三十要烧“九四香”的。与烧其他香不同的是,把烧旺了的香甚至蜡烛皆插在了地上,而不是插在供桌的香炉里的。说是为了纪念元末在苏州的起义军首领张士诚的(张士诚的小名为九四)。香焚烧完毕,还有根棒尚插在地上,孩子们都来抢了,作啥用?玩呢。孩子拿了这些棒,有个孩子在桌子上一扔,随后得一根根地设法不动其他的棒而取出来,这就得让此人动足脑筋不能牵一发而动大局!从统筹和全局的观点出发来考虑问题,不能贪小而失大,只有顾全大局,才能取胜。这个游戏培养了孩子们的全局观念,且得用智慧来解决问题。它给了玩具商人以启发,所以后来市场上出现了一种玩具“七彩游戏棒”,就是根据孩子们玩棒香的原理开发出来的。
做个酷肖的蓑笠翁。秋来街上常有叫卖莲蓬的水乡女子,母亲有时会叫她进来为孩子们各人挑一只的。当把莲子剥出吃掉后,这只莲蓬的壳便可做一些玩具了:或将它的梗连头一起剪下,将头的内核挖通,便成了一根旱烟管;或把它做一个渔翁。我是喜爱做渔翁的。
先把它连头一起剪下,用棉线或扎底线将其蓬中间大部分的地方围一圈扎起来,成了他的腰带。然后将两边多余的部分在上面肩膀处各扎一道线,它就有了上肢了。在其右手里插一根棒头,端点垂下一根线,这是它的钓鱼竿了。再在蓬的下面戳入两根较长的棒,在棒的最下端各插一颗废弃了的瘪莲子,这便是他的双脚了。在它的头脑上再扎一块剪下长方形的莲蓬的皮,这便是他的笠帽了!
——一个惟妙惟肖的蓑笠翁便成了。本来应该给他一只渔舟的,可我那纸折的船在水里是经不起这个渔翁的体重的。只能让他穷得没了渔舟。我把他插在我床畔桌子的台缝里,让他那钓竿钓在广大的空间里,这些空间我可以想象它是我故乡悠长曲折的水巷,甚或是条山水诡异的长江或黄河,乃至是大海……
这蓑笠翁类玩具亦可作桌上之清供,老少咸宜,它逗人遐想,若读过柳宗元的诗《江雪》,或会浮想联翩——他虽无孤舟,可何尝不是在“独钓寒江雪”呢?这就除了生活情趣外还有了些诗情画意的了!
——那时,我这穷孩子还玩出了穷开心。而今,且待秋天到,我还将再买莲蓬做个蓑笠翁,耄耋老人也来玩个淋漓酣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