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去中东,首先吸引我眼球的是:“世界新七大奇迹”之一的佩特拉古城。
佩特拉离约旦首都安曼有250公里,我们车子沿着蜿蜒的公路行驶了3个小时,车窗外是一望无际的沙漠,沙漠中有橄榄树与棕榈树,还有三角梅。远处有牛羊,还有饮水的马,再远处是稀稀拉拉的平房。
导游拉米是个英俊幽默的约旦小伙,他一路上讲述着古城历史:佩特拉在希伯来语中是“岩石”,古希伯来人曾在此凿岩取水,最早的堡垒可追溯新石器时代。公元前312年,纳巴特人在此建立首都,由于佩特拉是亚喀巴与死海之间的一条贸易通道,来自世界各国的商人都要经过佩特拉,它逐渐变成一个商贸活跃的旅游重镇。后来骆驼商队改变了线路,佩特拉突然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中。直到19世纪初,一位瑞士探险家意外发现了它,神奇的佩特拉终于成为旅行家梦寐以求之地。
午餐后,我们从入口处进入,一边是十几匹骏马,另一边是马车。地陪说,骑马10美元,坐马车40美元,或者步行。我们不约而同选择了步行,地中海的太阳离我们很近,气温已超过了36℃,而脚下是碎石堆积的路,走起来很不平坦,但大家都说:“走一走,才能体味旅行的快乐。”
我们两旁是千姿百态、连绵起伏的山峦,有光滑方正的岩石,有叠起堆垒的怪石,还有山洞与对峙的群峰。大约走了半个多小时,我们面前出现了几十米高的山崖峭壁,当地人称之为“蛇道”。
这条“蛇道”弯弯曲曲,最宽处7米,最狭处仅2米。每转一个弯,便见摩天巨峰兀立,山石的形状真是千奇百怪得可以玩味:或如大象垂鼻而立,或似猛狮咆哮而出;或如波涛奔涌不止,或似利剑刺向青天。有猴形之岩,有鹰形之石,还有许多如人形的巨石,那眉目神情之酷肖真太神奇了。我发现岩石上有一双脚,脚上有靴子,旁边是马足,但人与马的身子却没有了,拉米说:“这是一千多年前的雕刻,脚以上的部位已风化了。”
再往前走,忽而是重峦叠嶂中有几棵青翠的老树和一簇艳丽的红花;忽而在怪石嶙峋间蹿出几只机灵的小猫;忽而听到长鞭之声,一辆古典马车在旁疾驰而过。这让我在森严的巨峰下感受到一股清劲逸神之气。
更令人震撼的是岩石的颜色,土黄色、褐色的奇石,在阳光下变幻着颜色,阴影下的岩石变成紫灰色,艳阳下的岩石则成了米黄色和银色的。再往前走,那峡谷居然变成了红色:先是橘红色,继而是绯红色,最后是嫣红色,我在目不暇接的蛇道奇观中,走了一个小时。在走过一个峡谷后,突然眼前霍地一亮。一座宏伟典雅的“卡兹尼”藏宝库巍然挺立。它建立在一个宽阔的广场上,这座依山雕凿的罗马殿堂,整个殿门分上下两层,下层是两根10米高的罗马式石柱,殿门上的三个石龛中分别雕有天使、圣母和武士。门檐和横梁上均有精美的图案,石壁上的原始壁画已看不太清楚,但粗犷线条勾画的画面还依稀可见。被震撼的游客们,久久地站立在那里仰视与惊愕,感受岁月的沧桑与自身的渺小。
当时已近黄昏,那宫殿的外墙与石柱在强光下,有如玫瑰红一般艳丽,正如英国诗人威廉·伯根当年初见时感叹:“玫瑰红墙见证了整个历史。”
从“藏宝库”再往前走,便可见门面街、古剧场、丝绸墓群以及宁芙精灵神庙、廊柱街、凯旋门、女子宫殿与佩特拉博物馆。这些精美的雕琢和墓壁的残迹,都让我们看得目瞪口呆、惊叹不已。由于佩特拉遗存的古迹分布在20平方公里之内,我们在四五个小时内,只见识了这座“玫瑰古城”的三分之一,导游说,如要细细游览,至少得买三天联票。
当置身于这鬼斧神工的艺术氛围中,让我真的找不到合适的词汇来形容心中的惊羡。在我行走的四十多个国家中,唯有开罗的金字塔可以和佩特拉“玫瑰峡谷”媲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