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了学生各项能力
记者翻开一本班级日志看到,它包括了“孩子的话”、“好人好事”、“家长的话”、“老师的话”和“名人名语”。一位家长说,当值勤小班长,记录当天发生的事,培养了孩子的责任感。小袁是个小小迷糊虫,一天的班长值勤工作往往让他顾此失彼。于是,班主任黄奕在班级日志后面附上了工作表格,列出各项值勤班长需要完成的“任务”。小袁照着表格按部就班,循序渐进,“马大哈”事件越来越少了。
班级日志也让学生们的关系更融洽。在这个学期的运动会上,初二(8)班的乔丹负伤骨折,在家休养了10多天。重回学校,他恰巧轮到了当值日班长写班级日志。当他把班级日志带回家的时候,他和父母都感动了:乔丹不在学校的十多天里,同学、班主任甚至每位任课老师都写上了祝福的话,“乔丹加油!”“乔丹快回来!”乔丹妈妈说,这对儿子而言是成长中非常宝贵的体验,等他长大后遇到挫折和困难,就会从这个事件里得到很大的正能量。
照出了家教诸多问题
“男孩写日志喜欢就事论事,女孩写日志笔触细腻。”初一(7)班的吕加童妈妈童骏说,她的两个孩子都在西延安中学就读,平时和孩子们的交流大多集中在生活和教育上,但每次翻看班级日志就会意外地对自己的孩子多认识一点。她说,一开始以为班级日志只是形式,但是无论是学生和家长都越写越认真。“孩子是诚实的,会在班级日志上记下许多生活的碎片,有好事也有坏事。平时如果是在家里,你总是问‘今天在学校干什么’,他们会嫌烦。但只要看看班级日志,就会一目了然。而且,家长间的沟通也变得更多了,有些家长会在‘家长寄语’板块回复,讨论教育心得。”
童骏说,班级日志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成年人的教育问题,让她得到了不少启发。“比如,只要看看家长们写的评语就发现,成年人总是不由自主地爱说教,把所有的事情都拔高。其实,孩子并没有那么乐意听,他们更希望家长能成为他们的朋友,而不是说教者。”
本报记者 马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