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汉书》中写到江西,称它:“嘉蔬精稻,擅味八方。”
自古以来,赣人因近山靠水,雨季长,湿气重,饮食口味一向喜香辣,偏咸鲜,味道重,尤喜用酱油、辣椒、豆豉等调味,形成独具地方特色的“家乡菜”。
汉唐至两宋时期,江西无论经济还是文化,都十分发达;由于扼南北要道,不仅物质充足,商贾如云,文风更是鼎盛。
有钱人口味刁钻,文人更是不好伺候,江西菜便在乡土菜的基础上,独立于中国八大菜系之外,自成了“文人菜”的风格。
赣菜崛起
不像川菜那么辣,不像淮扬菜那么甜,也不像鲁菜那么夯实,赣菜集东西南北的口味于一体,又吸纳了少数民族的特色菜肴,正在异军突起。
江西人做菜讲究“原汁原味”,这是有原因的。在农耕时代,无论是盐,还是调味的香料,都弥足珍贵,而江西靠山靠水,四季收获无数食材,考验一个好厨子的标准是看他能否“因料施艺,物尽其用”,通过烧、焖、炖、蒸、炒,把各种上佳食材料理得恰到好处。
比如鲜鱼吧,仅鄱阳湖的鱼就有170多种,兴国又有红鲤,婺源又有红荷包鲤,万安还有玻璃红鲤;又比如活鸡吧,乌鸡、黑鸡、三黄鸡……再比如腌腊吧,安福的火腿,南安的板鸭,萍乡的烟熏肉……
难怪王勃应邀赴了滕王阁一场盛宴后,小醉微醺中赞江西真是“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好地方。
五大门派
现今的赣菜主要分豫章菜、浔阳菜、赣南菜、饶帮菜和萍乡菜等五个流派。
所谓“豫章菜”,其实就是南昌地方菜,毕竟是首府重地,远的见识过淮扬、鲁菜和京帮,近的尝试过四川和广东菜系,更博采了周边民间厨艺,鲜咸偏辣,适合大多数南来北往的口味。
至于“浔阳菜”,则是老百姓所说的九江菜,庐山、彭泽、湖口、星子都属于这一派,烧菜味重,炒菜味淡,喜欢用河鲜、江鲜或山溪中的野味入菜。
而赣南菜,其实就是赣州菜,由于这里地处江西南部,紧邻广东、福建和湖南,地理环境和人文风俗都有别于其他地方,赣南客家菜自然独具风味,烹饪手法也相当特别:炒、糗、醯、汤、腊。
说到饶帮菜,是以古信州为中心,兼纳上饶、婺源、广丰、铅山、玉山各地的美味佳肴而成,鲜香重味。而萍乡菜乡土气更浓,特别喜欢用熏腊小炒,当然,辣椒自不用说,逢菜必有。
餐桌上的江西
永和的豆腐、吉安的炒粉、南昌的煨汤、湖口的糟鱼、上饶的鸡腿、宜丰的烧麦、丰城的田螺辣椒酱、万载的艾草麻蛋、抚州的牛杂粉、景德镇的饺子粑、铅山的烫粉。
单是听听报菜名,已经口水掉下来。问老表,若要整出一台子江西菜待客,你会用哪几道?
一个简单的问题,反倒让他为了难,因为选择实在太多。
“这个季节,一定得有藜蒿炒腊肉吧。”藜蒿水生野长在鄱阳湖中,江西古谚说:“三月藜,四月蒿,五月当柴烧”,每年阳春三月,鄱阳湖里的草,南昌城里的宝,南昌人爱用鲜嫩藜蒿来吸腊肉中的肥腴,青绿金红,咸鲜中有春天清香的味道。
“瓦罐汤也不能少。”瓦罐煨汤是赣菜的代表,将装有各种食材药材的小瓦罐层层置入巨大瓦罐内,以木炭恒温烤制六小时以上,待到瓦罐香沸,四方奇鲜,还丝毫不伤食材本真的营养结构。
“可是,又怎能没有三杯鸡和老表土鸡汤呢?”大名鼎鼎的三杯鸡,身世与民族英雄文天祥有关,而土鸡汤则助朱元璋得了天下,在江西吃江西名菜,没有点历史故事做佐料,简直少了餐桌上的乐趣。
当然,还有鳅鱼钻豆腐、金板搭银桥、金线吊葫芦、廷式笔韵、四星望月、如意三石、含鄱口飞雪、风池莲韵……道道菜都有讲究和说头,蕴藏着江西老表的心思和厨艺奇技;别忙着问这都是些什么,先尝了再慢慢把江西的食事从头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