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来到婺源,步至中书桥,这是婺源现存最古的桥之一,建于北宋末年,是用砖砌成的单孔拱桥。在桥上盘桓看风景,我们站在桥上像玉树临风,也成了被人看的一道风景。瞻仰文昌阁。“文昌阁”是座八角楼阁,属风水建筑,始建于南宋初年,以后曾多次修茸,现在的样子是2002年重建落成。阁内有历史变迁简介,李坑村从宋代至清任七品以上文武官员的官宦榜及29部传世著作目录等。观赏了“文昌阁”,往下走有青石板路,路中有亭子及“彩虹桥”等。
步至李坑村口,这里古树蔽日,溪水潺潺。婺源村头水口种植的大都是樟树。汪口俞氏宗祠建于清乾隆五十一年,至今有200多年历史,占地面积1116平方米,宗祠雕刻十分精细,是婺源木雕最精华,最集中的地方。据说它的内部雕刻前后花了20年才完成,被国内专家誉为“古建筑艺术宝库”。俞氏宗祠大门门楼高大气派,前为栅栏门,靠大路两边的楹联气势不凡:“青山抱水水抱村赣北无双景,彩凤盘龙龙盘阁江南第一祠”。
我们来到了两溪汇合处的晓起。村边水口十几棵数百年老樟树和村小学后成片的古樟树林,即使在古树遍布的婺源也不多见。“古树高低屋,斜阳远近山。林梢烟似带,村外水如环”。这首古诗好像专为晓起而写,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晓起村落美丽的山水风光。导游说:“樟树底下走一走,能活九十九;樟树身上摸一摸,能活一百多。”又说:绕着一千五百年樟树王,男左女右走四圈可延年益寿。入乡随俗,笔者也绕了四圈。
婺源之旅攀登大鄣山犹如一部戏的戏眼。大鄣山为婺源北部屏障。《山海经》称之为三天子都或三天子鄣,是庐浙二水发源之地。大鄣山林木葱郁,森林覆盖率达90.7%,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有“天然大氧吧”之称。祖籍婺源的当代文坛奇才金庸先生为大鄣山卧龙谷景区题词。置身其境,神清气爽,有超尘净地,人间仙境之感。据说登此山可沾仙气,于是,不断深呼吸,美美地享受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