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11:国家艺术杂志/视觉产生
     
本版列表新闻
     
2013年07月20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评论
入海追寻水中“花”
梁平玉
■天然的色彩经过处理形成了绝妙的海底色块 钟媚 摄
■戚们“濑尿虾”经常被我们摆在餐桌上 张翀 摄
■变成版画版不是也别有一番层次感吗? 钟媚 摄
■才1-2cm长,浑身透明的,内脏清晰可见 豆丁 摄
■融为一体,样子和欧美传说中的龙一样 张翀 摄
■只有1cm长,其实它和大龙虾血缘挺近 潜醉 摄
■少见,和变形金刚的大黄蜂一个名字 潜醉 摄
■里面,形态和颜色伪装得和软珊瑚一样 习中 摄
■如此唯美的画面其实是两只海兔在交配 潜醉 摄
  ◆梁平玉

  即便是科学发达的今天,大海对于我们人类来说仍然是充满谜团和危险的领域,据生物学统计,每年都会有十到一千种新物种被发现。作为生物起源地,在人类还无法探寻到的地方,不知还有多少奇异的物种隐藏着,单是能见到的就足以惊艳四射了。

  潜水摄影是这几年才刚兴起的,由于限制条件多,至今很多人还并不了解,实际上,这种摄影非常令人着迷。这组照片是几位摄影师在印尼的海域拍摄到的,照片中这些色彩丰富、形态奇异的海底生物着实让人眼前一亮:生活在软珊瑚里的宝螺外壳如同软体动物般,停留在珊瑚边让人以为是一条条红色的小鱼;全身透明的豆丁虾虎鱼只有一截手指长,身体构造清晰可见,它们躲在海鞭上,乍一眼很难被发现;有着孔雀般色彩的孔雀螳螂虾让人惊叹大自然是如此鬼斧神工,她警惕地护着自己的孩子们,母性十足的样子让人感动。

  其实,在海底摄影是对摄影技巧很大的考验,阳光受到海水的吸收,光线无法完全深入到海底,因此要让照片呈现出最佳的效果还要靠自己打光,才能让我们看到海底生物最真实的模样。当这些美丽得如同画一样的照片呈现在眼前时,我们不但要感受到摄影师们艰苦的工作,更要体会到他们在潜水和拍摄过程中,对这些脆弱的海底生物的怜惜和爱护,他们扛着几公斤重的器材穿梭在布满珊瑚的沙地上行进,必须时刻小心着不伤害一草一木。

  其中一张蹲伏虾展开双钳,像是大声呼救的照片尤其令人心酸,小虾纤细无助的神情似乎是在向人类呼喊着:请不要将我们赶走,我们无处可去。当人类以一种支配者的姿态占领着海洋的时候,是否也能想想这些小生物们可爱又美丽的样子呢?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综合新闻
   第A04版:评论·专栏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特别报道
   第A07版:民生新闻
   第A08版:社会新闻
   第A09版:中国新闻
   第A10版:国际新闻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文娱新闻
   第A13版:文娱新闻
   第A14版:广告
   第A15版:体育新闻
   第A16版:体育新闻
   第B01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B02版:城市话题/国家艺术杂志
   第B03版:国家艺术杂志/美术地图
   第B04版:艺术评论/国家艺术杂志
   第B05版:国家艺术杂志/设计之都
   第B06版:新民展厅/国家艺术杂志
   第B07版:国家艺术杂志/艺林散页
   第B08版:广告
   第B09版:国家艺术杂志/品味典藏
   第B10版:民间收藏/国家艺术杂志
   第B11版:国家艺术杂志/视觉产生
   第B12版:拍卖指南/国家艺术杂志
   第B13版:夜光杯
   第B14版:夜光杯
   第B15版:阅读/连载
   第B16版:新民俱乐部
入海追寻水中“花”
小家伙都很上镜
新民晚报国家艺术杂志/视觉产生B11入海追寻水中“花” 2013-07-20 2 2013年07月20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