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业高度密集,高风险企业依然不少
● 建筑高度密集,不少基础设施进入大修期
● 交通管理压力大
● 人口高度密集,外来人员比例较高
本报讯 (记者 姚丽萍)2011-2012年,本市交通、生产等五大类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分别比上年下降0.32%、11.28%和14.81%、3.36%,但城市安全形势依然严峻,四大影响因素不容忽视。昨天,记者从市安监部门获悉,面对依然严峻的安全形势,本市对查出的问题实行 “零容忍”,切实解决一批影响城市运行安全和生产安全的问题,夯实城市安全基础。
上海作为特大型城市,产业、建筑、人口等要素集聚度高,安全生产面临新情况、新特点,实现城市运行安全和生产安全,任务艰巨,涉及四大影响因素——
产业高度密集,高风险企业依然不少。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超过1万户,工程建设、危险化学品、特种设备等事故多发、易发行业的企业多。
建筑高度密集,不少基础设施进入大修期。全市12层以上建筑超过1.6万栋,其中30层以上的建筑超过1000栋。大量基础设施建造于十年前,很多已经接近和超过15年,需要进行大修,潜在的安全风险加大。
交通管理压力大。全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达到12条,运营线路长度达到439公里,日均客运量660万人次,最高日客流量849万人次;磁浮线路1条,29.11公里;有13条越江隧道,包括集公路、铁路、地铁、电缆通道等于一体的长江隧桥工程;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806公里;公交运营车辆1.67万辆,运营出租车5.07万辆;各类民用汽车212.86万辆;浦东、虹桥两大国际机场全年共起降航班59.67万架次;上海港全年接待邮轮靠泊180艘次。
人口高度密集,外来人员比例较高。全市常住人口已达2380万人,其中外来常住人口已达960万人,占全部常住人口的40.3%,逾7成为农民工;每年还要新增六七十万人,还有三、四百万的流动人口;现在中心城区人口密度已超过2.4万人/平方公里。人口数量大、密度高、流动性强,生产、消防、治安等方面的不安全因素和安全隐患增多。
为此,本市将集中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作为当前安全生产工作的首要任务,按照“全覆盖、零容忍、严执法、重实效”的总体要求,突出重点行业领域,铁腕打击非法违法和违规违章生产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