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老人一瘸一拐地来到店里品尝蛋糕,对蛋糕的味道称赞一番,接着又不断地找借口品尝。在成群财大气粗、喜气洋洋采购蛋糕的顾客中间,老人的身影显得矮小可怜。店里有位男士动了恻隐之心,上前对老人说:“先生,请允许我为您购买这只蛋糕好吗?”老人布满皱纹的脸顿时涨得通红,拒绝了对方的请求,并决定买下这只蛋糕。老人的手颤抖地从口袋里,掏出了一个又一个硬币,等凑足了钱,才提着买下的蛋糕,步履蹒跚地离去。这才使得刚要送蛋糕给老人的那位男士万分内疚:即使做善事,又何必伤人自尊呢。
每逢冬至,我国有吃什么补什么的风俗。有一位举止得体的女子,为给丈夫进补,来到一家牛肉店铺,欲购“牛鞭子”。男店主赶忙迎上前,向她推销道:“男人食用了‘牛鞭子’,能迅速补肾壮阳提高性功能,效果比进口的‘伟哥’更胜一筹云云。”男店主这一番推荐,非但没把商品推销出去,还使女子感到羞赧,遂弃“鞭”而去。男店主竟不知已伤其自尊。
再来看看这个故事:某人在陶瓷售货摊前,想买一个夜壶。他选了好几种夜壶都嫌大,便对摊主说:“这里的夜壶就是太大。”摊主说:“冬天,夜长啊!”
其实摊主本可以说:“大?可装的尿多。”但那样会引起顾客反感,于是,摊主用了含蓄的方法,没让顾客尴尬。
其实,在生活中,那些“发展中国家”、“中国式过马路”、“新上海人”等,都是尊重别人的表达方式。也许,我们将来有望把“老年痴呆症”等,改成“阿尔茨海默症”,因为这里面体现了对人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