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仁袁德礼,是我三十多年的老朋友,尽管平时跑动不勤,各自忙着手头上的杂事,然而彼此都能惦记对方。记得26年前,我得知他的女儿袁靓患病全盲,他一下子掉进人生痛苦的深渊后,我曾上门探望抚慰过他。当他看到女儿喜孜孜地玩着我带去的“博士兔”等玩具时,紧锁的眉头才舒展开来。
三十年前,他曾在团市委研究室写内参,我在青年报当编辑,经常碰头谈人生、谈创作。在我印象中,每次见面,总是见他满头大汗,不停地擦拭,说是从基层跑着新闻才赶来。他是一个浑身充满激情、活力四射的人。他敢怒敢言、敢爱敢恨,生性热情好客,豪爽大气,很有悟性。他也是一个颇有才气、锐气的人,乐观开朗,不会轻易被人生悲剧击垮。一个月前我突然接到他的来电,要我为他45万字的《记者写天下》新书写篇序。尽管我很少为他人作序,尽管手头积压大量亟待处理的公务,但我还是爽快地答应了下来。
在这个百年未遇的酷暑之夜,我在阅读书稿过程中,常常感慨万端,还会萌生出一种喜悦和钦佩的心绪来。像手头这篇在2005年文学报举办的“我心中的完美”全国征文大赛中荣获特等奖的散文《家有盲女》,讲述他从悲伤、孤独、无助到盲女袁靓健康成才的苦涩与喜悦,读后令我潸然泪下。记得十三年前,上海大学出版社曾举办过《袁靓童话集》《袁靓作品选》新书首发式,我派青年报记者到现场采访。当时对他或许能产生一丝的安慰。在文汇报上我读到他写的文章《盲童照样能当安徒生》字字真情,令人动容。解放日报、新民晚报、青年报、劳动报头版刊登过盲童作家袁靓的图文报道。
掩卷沉思使我感到这本书沉甸甸的份量。常怀忧党忧民之心,恪尽兴国兴市之责,使他的文字似在情理之外,却在情理之中。人生的丰满决定了他文章柔中带刚的质地,洒脱的勇气又使他的文章充满正义感。读他的书稿,我在考虑这么一个问题:对于时光流逝,每个人的感受不同。有人喜爱怀念往事,琐碎细节,都被视作珍贵无比,一再回味。也有人庆幸今日成果,再回首来时路,经历了种种辛劳,在感恩的同时,无怨无悔向前闯。袁德礼显然属于后者。
德礼兄选择了新闻是他的幸运,报界有了这位怪才,也是我们新闻界的一大幸运。年近六旬的袁德礼至今还冲在新闻第一线,目的就是想写出各个阶层都满意的新闻作品。据悉很多读者爱读他写的新闻特稿和老袁随笔,为此我感到很欣慰。
袁德礼《记者写天下》序,节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