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5:新视界/专访
     
本版列表新闻
~~~——淞沪抗战“小兵”谢天佑的抗战故事
     
2013年09月22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他首次以老兵身份接受敬意
——淞沪抗战“小兵”谢天佑的抗战故事
郭剑烽
董春洁 绘
  本报记者 郭剑烽

  前不久,在宝山区淞沪抗战纪念馆举办的系列纪念活动上,随着雄壮的《淞沪战歌》响起,从“八一三”淞沪抗战开始抗战生涯的88岁老人谢天佑不禁老泪纵横,76年前的一幕幕仿佛又出现在眼前。他的身上,至今还有当年作战遗留的弹片。

  谢天佑的女儿悄悄告诉记者,这是父亲第一次以老兵身份在公开场合接受人们的敬意。虽然由于曾经参加过国民党军队,大多数老兵都遭受到一些冲击,但是当天参加活动的几位老兵没有一个人说过一句抱怨的话,对目前的处境只字不提。

  《淞沪战歌》重见天日

  “机掩吴淞月,炮掀黄浦波。发扬我民族英威,扫荡敌人侵略的罪恶!

  半夜火光中,那悲愤的杀声,正是我将士在冲锋肉搏!

  一寸血肉,一寸山河!

  怎悲壮。

  光芒的历史,千万劫,也难磨!”

  唱着激动人心的战歌,谢天佑仿佛又回到了那烽火连天的岁月,禁不住老泪纵横。  

  去年6月,淞沪抗战纪念馆工作人员在贵阳采访抗战老兵时,意外获悉淞沪抗战时在宝山地区传唱、激励吴淞口张华浜阵地参战的黔军将士但之后失传的《淞沪战歌》信息,找到了作曲者的后裔黄岗。在83岁高龄的黄岗老人的帮助下,这首歌重见天日。淞沪纪念馆又将此曲配以“八一三”淞沪抗战期间惨烈的战争场面,以及用先烈热血换来的当今和平年代等视频画面,制作成MV,今后将在纪念馆内长期播放。

  放牛娃去抗日

  “在来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之前,我没想到自己会一下那么激动,看到以前的老照片和东西,听到当年的歌,忍不住眼泪就要流出来了。”谢天佑和另两位老兵——92岁的曾宪高和97岁的袁汝生对于纪念馆里所陈列的一切都是那么亲切。

  那一年,谢天佑只有12岁,当时的名字是谢世友。

  由于家里穷,谢世友从小就在外婆家放牛。后来又在邻居的介绍下,到了一家地主家放牛,“当时工资是半年7.5元。”后来,“八一三”淞沪抗战爆发,地主一家都逃难去了,谢世友就去当了兵,加入了湘军第128师767团。

  “我年龄小,人灵活,跑得又快,所以让我担任通信员。”谢爷爷说。

  “当时我们部队在南桥那一仗打得太惨,和日本鬼子打了7天7夜,弟兄们死伤无数。日本鬼子的武器比我们的好,飞机是意大利进口的,许多人都是被飞机炸死的。但日本人也吃了苦头,他们从金山上来,我们与他们展开肉搏战,拼刺刀。我们用的是马刀,劈向日本鬼子,连枪带人都劈断。部队里的苗族士兵打起来尤其不要命,日本人死了很多。那一仗,我们有4000多名士兵阵亡,受伤的也有4000多人。”说起那段刀光血影的日子,谢爷爷不自觉地皱起了眉头。

  中枪爬回部队

  后来,谢世友又参加了嘉善、德清、德安、九江等战斗。“日本人有坦克、战车,还有飞机,而我们的飞机少得可怜,所以一路打,一路退。”在九江,谢世友所在部队打了两三天,全师只剩下1000多人,后来就整编给187师,谢世友被分到1100团,在团部当通信员。

  1938年7月在德安,作为通信员,谢世友负责送通知到营部。第一次,他顺利完成了任务。第二次,当他通知部队当心日军偷袭时,没想到鬼子已经到了,但他们只是远远看到个小小的人影。谢世友来不及逃走,就将茅草盖在自己身上躲了起来,准备等鬼子走远再回部队。狡猾的日本鬼子嗅出情况不对,毫无目的地朝四周一阵扫射,谢世友不幸被子弹击中。他忍着痛,不敢发出一丝声音。等日军走远,他才爬出茅草堆。因为疼痛,他直不起身子走路,就一路爬,爬了好几里地,衣服全都在地上磨破了。

  正当他快要绝望的时候,遇到了两位卫生兵,把他抬到了南昌兵站医院救治,谢世友这才捡回了一条命。几经辗转,养伤的谢世友来到了长沙的国防医学院,准备把身体里的弹片取出来。但医学院的老教授说,不用开刀,弹片是新的,不会发炎。因此,这块弹片至今还留在谢老的身体里。

  把尸体当掩体

  之后,谢世友来到了荣誉军人第三团。大队长老宋对他说:“小鬼头,你还小,要多学点东西。”于是,谢世友被派到军事干部培训班学习了3个月。之后,他到了野战补充团,回到长沙,仍然做通信兵,继续与日军战斗。

  不久,部队撤离外围,谢世友到了一个加强营,叫掩护营,掩护大部队撤离。“这个营到最后只剩下我和另一个比我大两岁的吹号兵。”

  谢爷爷回忆起那场战斗,脸色凄然。他们俩就躲在尸体做成的掩体下面,一直等到晚上日军走了,才起来往洞庭湖方向去追赶自己的大部队。眼看路途遥远无法追上,他试着发了几颗信号弹,洞庭湖里奇迹般出现一只小船,在确认两人的身份后,让他们上了船。两人一路又到了常德,最后返回部队。

  又逃过一难的谢世友之后跟随部队来到四川,参加了宜昌大反攻,失败后返回兴山,成为师长林作桢的卫士,一路做到警卫副官。

  一直到1945年9月2日,日本人签署无条件投降书,9月3日,部队到湖北应城受降。当时日本人在应城是一个旅部,相当于当时中国的师部。“虽说是投降,但日本人态度十分恶劣,还把武器都破坏了。”说到这里,谢爷爷还是十分气愤。

  而后,谢世友被调到炮兵指挥所担任少校观察员。他对指挥官郭定远说:“我对大炮一窍不通,怎么当观察员?”黄埔六期的郭定远说:“没关系,你年纪轻轻,慢慢学习就可以了。”就这样,谢世友稀里糊涂做起了炮兵。这个原本一窍不通的炮兵,通过一股子拼劲儿,从中尉直接晋升为少校。郭定远也为这个命大的小鬼头改了名字叫谢天佑。

  1948年7月2日,谢天佑在豫东战役中受伤被俘。1950年5月复员返回浙江嘉善老家。新中国成立后,他成为一名普通的农民。

  高唱淞沪战歌

  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是谢天佑这些淞沪抗战老兵最愿意来的地方。这是全国唯一一座反映两次淞沪抗战的专题纪念馆,目前还在申报国家级“海峡两岸文化交流基地”。

  2000年1月28日开放以来,先后接待350多万观众,包括时任中共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现任中共上海市委书记韩正,台湾地区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和台湾地区原行政院院长郝柏村,并多次接待台湾地区退役将领参访团和台商台胞等。

  但是,谢天佑和许多当年参加过淞沪抗战的老兵一样,觉得馆内陈列内容还不够丰富。这里大多是一些图片,缺少展品,展示手段也过于单调,毕竟淞沪抗战纪念馆已开馆14年未重新改建过。尤其是来自台湾的退役将领们觉得很不过瘾,认为纪念馆没有完全反映出国民党军队当年的浴血奋战。热心的老兵和家属、志愿者们纷纷捐献出大量具有历史意义的实物,用于展出。

  值得一提的是,2005年4月以来,淞沪抗战纪念馆和一些志愿者开始了寻访抗战老兵的旅程。他们先后在浙江、江苏、安徽、江西、湖南、湖北、广东、广西、北京、重庆、四川、山东、陕西等地,找到了70多位抗战老兵,听他们讲述当年的故事,收录整理下来。今年7月,他们还在云南保山市龙陵县意外寻访到了目前国内已知还健在的、最老的、参加过两次淞沪会战的老兵——被誉为“抗战活化石”的112岁高龄抗战老兵付心德。昨天凌晨,付心德老人在家中去世。

  期待新馆新颜

  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馆长唐磊告诉谢天佑等三位老兵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目前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的改扩建方案已经基本确定,最大的亮点就是原先隅居在临江公园一角的纪念馆将整个“吃”掉临江公园,成为“淞沪抗战遗址公园”。而临江公园则将搬迁至附近滨江的堤岸边,成为真正临江的公园。整个工程预计将在2015年抗战胜利70周年之前完成。

  具体说来,在原淞沪馆南侧公园游乐场区域将新建近3000平方米的展厅,作为改扩建后的主陈列展厅。目前的纪念馆内展品在1000件左右,多为图片,新馆内的展品数量将至少翻番,大量增加实物展出,资料更为详实。另外,因此处远离居民区,地面平整开阔,原大草坪上的“和平之钟”将被搬迁到此处,便于开展各类纪念活动。

  其次,将改建淞沪抗战主题广场。结合陈化成纪念馆异地新建的契机,把陈化成塑像搬迁到吴淞炮台湾湿地森林公园,那里是民族英雄陈化成当年浴血抗英、以身殉国的地方,将陈化成塑像安置在炮台湾公园的“军事广场”。此外,将临江公园的“化成广场”更名为“淞沪抗战纪念广场”,将纪念馆东侧的“上海军民抗战”大型雕塑设立在广场内,并对广场周边重新设计布局,以达到纪念广场的要求。

  在临江公园西南侧的土山顶上,还将新建一座淞沪抗战纪念碑,凸显两次淞沪抗战的标志性意义。这也是许多有识之士的愿望。

  在临江公园正门入口主轴线花坛处,会设置一座反映两次淞沪抗战精神的主题雕塑,不仅能与纪念馆主塔建筑遥相呼应,更能突出营造抗战主题公园的氛围。

  最吸引市民眼球的是,将利用临江公园环道改建成一条“淞沪抗战之路”,用艺术的手段和形式反映上海和宝山的重大抗战事件和英雄人物,给广大游客以直观而生动的爱国爱民族的教育。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综合新闻
   第A03版:民生新闻
   第A04版:社会新闻
   第A05版:中国新闻
   第A06版:目击
   第A07版:国际新闻
   第A08版:国际新闻
   第A09版:文娱新闻
   第A10版:文娱新闻
   第A11版:体育新闻
   第A12版:体育新闻
   第A13版:新视界
   第A14版:新视界
   第A15版:新视界/专访
   第A16版:广告
   第B01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B02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B03版:夜光杯
   第B04版:阅读·连载/星期天夜光杯
   第B05版:星期天夜光杯/都市专栏
   第B06版: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第B07版:星期天夜光杯/国学论谭
   第B08版:音乐音响/星期天夜光杯
   第B09版:星期天夜光杯/影视地带
   第B10版:上海珍档/星期天夜光杯
   第B11版:星期天夜光杯/译文
   第B12版:百姓纪事/星期天夜光杯
   第B13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闲话
   第B14版:市井故事/星期天夜光杯
   第B15版:星期天夜光杯/快乐作文
   第B16版:新智/星期天夜光杯
他首次以老兵身份接受敬意
新民晚报新视界/专访A15他首次以老兵身份接受敬意 2013-09-22 2 2013年09月22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