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3:法治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两“职业打假人”知假买假被刑拘
~~~两“职业打假人”知假买假被刑拘
~~~两“职业打假人”知假买假被刑拘
~~~两“职业打假人”知假买假被刑拘
~~~两“职业打假人”知假买假被刑拘
~~~两“职业打假人”知假买假被刑拘
     
2013年10月16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故意购买标识不清商品敲诈商家
两“职业打假人”知假买假被刑拘
孙云 杨靖
  本报讯 (记者 孙云 通讯员 杨靖)在松江开超市的杨先生前不久碰到两个“职业打假人”,两人一口气买了1万元的大米,随后以其包装袋未标注生产日期、营养成分以及QS标示过期为由,要挟杨先生退一赔三,否则就要向工商部门举报。杨先生向松江公安分局石湖荡派出所报警后,警方调查发现,在过去一年中,这两人专门在全市各超市购买标识不清商品,然后敲诈勒索,已非法敛财近10万元。目前,两人已因涉嫌敲诈罪被警方处以刑事拘留。

  杨先生刚把价值1万元的大米送到指定地点,就遭到两名犯罪嫌疑人何某和徐某威胁。两人显然有备而来,不仅一口回绝了杨先生退款并弥补交通费等损失的提议,还搬出法律条文称,如果杨先生不给他们3万元私了,他们不仅要向工商部门举报,还要告上法院,索要“退一罚十”的巨额赔偿,让杨先生的超市再也开不下去。

  警方调查发现,自2012年8月以来,何某和徐某已有多次购买伪劣产品后向工商部门举报的经历,伴随每次举报的,无一例外的都是巨额索赔。

  两人到案后交代称,他们均无正当职业,在新闻报道中看到一些职业打假人经常能得到“退一罚十”的赔偿,以为找到了一条生财捷径,便整天钻进各大超市,寻找包装标识不明确的商品,钻空子敲诈店家。

  警方表示,市民在购买商品时如遇质量问题,可以向有关部门举报,维护自身权益,但如果“知假、买假、打假”,以此来达到敲诈商户为个人敛财的目的,便是“越界”,应当受到法律制裁。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广告
   第A04版:评论·随笔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广告
   第A07版:综合新闻
   第A08版:民生新闻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科教卫新闻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社会新闻
   第A13版:法治新闻
   第A14版:早间点击
   第A15版:中国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国际新闻
   第A18版:广告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文娱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财经新闻
   第A24版:蓝天下的至爱
   第A25版:长三角
   第A26版:社会·生活/长三角
   第A27版:长三角/文化·旅游
   第A28版:夜光杯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六一健康·专版
   第A31版:阅读/连载
   第A32版:目击
   第B01版:教育周刊
   第B02版:每周聚焦/教育周刊
   第B03版:教育周刊/校园内外
   第B04版:专版/教育周刊
   第B05版:教育周刊/专版
   第B06版:早教沙龙/教育周刊
   第B07版:人才周刊
   第B08版:广告
   第B09版:广告
   第B10版:广告
   第B11版:汽车周刊
   第B12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第B13版:汽车周刊/车界车市
   第B14版:汽车资讯/汽车周刊
   第B15版:汽车周刊/我爱我车
   第B16版:汽车资讯/汽车周刊
铆牢豪车女司机屡屡驾车“碰瓷”
昆山“打的”来沪偷回金饰名表
存款四十万 家中养名犬
故意购买标识不清商品敲诈商家
手机扫一扫精彩更多
律师声明
新民晚报法治新闻A13故意购买标识不清商品敲诈商家 2013-10-16 2 2013年10月16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