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上海海事局局长徐国毅介绍,洋山港主航道是连接外海进入洋山深水港区的咽喉要道,每周约有100个班次的国际干线集装箱船舶从这里进出。2012年洋山港集装箱吞吐量达到1415万标准箱,超过港口集装箱吞吐量设计标准的52%,主航道通航能力不足和复杂的水文气象条件等客观因素限制,已经成为制约洋山港港口生产的最大瓶颈。
上海国际港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戌源透露,双向通航常态化后,将缩短船舶待泊时间,提高港口和航运公司运营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将惠及往来洋山港的世界各大航运公司及港航企事业单位。统计表明,双向通航使得进出洋山深水港船舶平均等待时间由原来的3.5小时缩短至1.75小时,泊位利用率由72%上升至84%。以马士基航运为例,一艘船舶在外海等候,1分钟营运成本依然要38美元,而目前每星期马士基有14艘次挂靠洋山港,如果每航次平均节约1.75小时待泊时间,其一年就可节约成本290.47万美元。
此外,由于受东海地区春冬两季多雾的不利影响,洋山港时常受到大雾的困扰,统计数据显示,2011-2013年,洋山港年平均有44天受大雾影响,其中26.7天影响引航。为此,上海海事局和上海国际港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将再次合作开展《大型集装箱船舶能见度不良天气下进出上海洋山深水港通航安全可行性研究》,今后将实现如同飞机“盲降”的大型集装箱船舶在雾天“盲航”,逐步推进洋山深水港全天候通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