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警方在高架道路上设置的50个“交通事故自行协商处理便民服务点”主要分布在延安、南北、内环、中环、沪闵、逸仙等高架执勤岗亭和无执勤岗亭的大型斑马线处,为驾驶员快速处理交通事故及处置车辆突发情况提供便利。这是市公安局近期推出的十项便民举措之一。
各个“便民服务点”为驾驶人提供《理赔服务单》、简易地图、交通事故定位用粉笔、交通安全宣传笔、水桶等便民服务用品,一些设在交警执勤岗亭的“便民服务点”还提供灭火器、便携式车载轮胎充气泵等应急用品。但交警在工作中发现,许多便民服务点配备的便民物品频频缺失,如给车辆加水用的水桶、给事故驾驶人填写理赔单用的圆珠笔等物品被过路驾驶人随意取走的现象十分突出,有的服务点甚至被拿光。这样一来给后续需要服务的驾驶员造成诸多不便。
警方不得不为此呼吁:服务点提供的便民物品是为了给大家应急使用,如果为满足一己私利,使用后“顺手牵羊”,后面的人就会面临不便。
其实,高架上开车的基本都是有车一族,如果说真的缺那一个水桶,一支圆珠笔,肯定不至于。很多时候,还是好贪小便宜的心思作怪。有人总觉得无偿提供使用的,就等于免费物品,不拿白不拿。这也导致很多好的初衷与设想难以为继。
这种情况其实早已屡见不鲜。比如,为了方便市民雨天出行,上海地铁曾尝试为市民免费提供“爱心伞”。但很快就出现借出的爱心伞归还率不到一半的新闻。工作人员拨打了一些乘客留下的手机号码,结果要么“已关机”、要么是“空号”,无奈之下,先后五次增加爱心伞的投放量。
又如闵行区曾推出免费自行车租赁服务。结果一些贪小便宜的人钻空子:借了车放在家里不还,然后把借车卡拿去网点说出了故障,修好再去借车,然后再去修卡。最终,这个公益项目不得不从全免费变为“规则内的免费”,设定了“办卡预存押金、预存备扣金,收取办卡工本费和年费、实行超时还车收费”等限制。
更有甚者,一些用于应急的重要设备也被人顺手牵羊。2009年成都发生公交车爆燃事件后,上海公交行业开展了车厢“逃生锤”大检查,结果发现大多“逃生锤”已被人拿走,仅浦东巴士就先后补了2500多只。“逃生锤”补齐后,还是有少数乘客贪小便宜取回家。有的一家公交公司每个月就要丢50-60只,以至于网友们建议干脆放块砖头应急。
本报曾经报道过小读者横穿整个上海来还书的故事,孩子们的诚信有时候让大人感到脸红。一个水桶,一根圆珠笔,一个小小的“逃生锤”,价值并不高,折射出的却是市民的文明素养。首席记者 潘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