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奈“中国式”提问
有意思的场景出现在中外职教专家的互动环节。瑞士专家将20个事先拟好的问题交给了中国同行。比如,在中国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价值观和地位象征分别是什么,哪种价值观与态度是中国职业教育的标志,中国有没有关于职业教育的全国性法规、条例和培训计划,中国职业教育与职业培训的现行和未来目标与策略是什么等等。所有的问题基本上都是围绕职业教育的决策力与执行力来展开的。
而中国同行抛出的问题则要微观许多,而且还极具“中国特点”。就以中国校长提出的前三个问题为例,第一个问题是问“在瑞士会不会有初中毕业生热衷于上普通高中将来考大学,而不愿意上职业学校的情况”,第二个问题是“瑞士的职校毕业生是通过什么考试途径升入大学的”,第三个问题是“瑞士的企业对职业学校的热情高不高”。可以说,中国职业教育的执行者们,更多的是以一种“式微”的心态,希望外国专家给出一些“灵丹妙药”。
培训可大增吸引力
在论坛中,瑞士的职教专家先进的办学理念给中国同行颇多启示。在瑞士,接受过职业教育和培训的年轻人占三分之二,这个比例还将提高到95%。具体的途径既有全日制的职业学校,也有业余的职校,更有类似手工业行业那样坚持了百余年的学徒制。而且,企业还会与职业学校紧密合作,参与教育大纲的制定和学生的实习指导。正是由于职业教育与劳动力市场的“无缝衔接”,使得瑞士在欧洲各国中的青年失业率最低。
瑞士专家们还提供了一份该国最新的最受欢迎的20种职业排名,让人眼睛一亮。这些岗位在新近签署的学徒制合同中占逾六成。它们依次是:商业雇员、零售雇员、医保工、社保工、电工、厨师、IT专家、机械工程师、制图员、汽修工、物流师、零售助理、家具工、园艺工、美发师、农场主、木工、画师、牙医助理、水管工。
本报记者 王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