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能否包打天下?中国平安董事长马明哲似乎有点不信。他认为,互联网可以改变传统行业,但就金融业务特别是保险业务而言,互联网金融只能发挥“拾遗补缺”的作用。互联网上更合适于发行额度小、数量大、标准化的产品。一瓶可乐,一包烟上网可以,但金融产品上网,不是那么容易。他举例说:“大亚湾核电站的保单,有10万页,且每个细节都需现场勘查,与工作人员一一交谈。这些工作流程要全部上网,很不容易。”在他看来,金融产品中,基金最易网上销售,其次是证券、银行产品、保险、信托及投行业务。在保险业务中,由难到易依次是人寿保险、养老保险、健康保险和财产保险。
比如,在筹备众安保险时,各方反复讨论,最终选择财险市场作为切入点。财险市场中,70%是个人业务,30%是对公业务。我认为有50%的业务可以搬到网上去。因此,马明哲认为,互联网什么活都可以做的时候,估计要等1000年。
对于马明哲的观点,阿里巴巴集团主席马云很不服气:“我觉得,原则上你们保险公司能干的活,我们都能干,只是时间问题。我实在想象不出,保险复杂在哪里。一些在线下复杂的事情,我们就要用技术去解决。”马云之所以能如此自信,是因为他坚信互联网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他表示:“以腾讯或阿里巴巴服务器的计算能力,别说10万页的保单,把整个美国国家图书馆输进计算机,也就几个小时。”
马云也举例证明:微信等业务一开始看起来也很复杂,但做着做着也没那么复杂。所以保险行业也并不复杂,只要顺应趋势,不断地完善和坚持下去,一定会有结果,保证你看到月亮,年轻人觉得很好玩,又简单,因此,互联网技术可以简化复杂的保险工作。
对于他们之间的针锋相对,腾讯董事会主席马化腾显得有点圆滑,“我认为不会所有的市场都完全是互联网应用的,还是要有很多垂直的专业化的东西来承担。”不过,马化腾话锋一转又表示,互联网的魅力就在于它一切都有可能,这也是我们投身在这个行业里面最有意思的地方。他认为互联网金融不需要“1000年”时间等待,也许只需要几年,就会有相当大的变化。
本报记者 许超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