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大同之歌》在美丽的校园里响起,我的内心满是敬畏,满是自豪,满是振奋!著名音乐家、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主创者何占豪先生谱曲的校歌,时而激越高昂,时而深沉婉约,令师生们沉浸在兴奋、喜悦与沉思之中……
去年大同百年华诞。创建于1912年的大同学校英才满天下,在历届校友中走出了39位两院院士,这是何等的荣耀和骄傲。作为这所百年名校的校长,我该用什么来向这所百年学府献礼?以什么去感召昔日的大同学子?又该用什么来激励今日的大同师生?我们该如何迈向新的百年?我陷入了遐思……
我想,作为一所百年学校不能没有校歌——校歌彰显了学校的独特性,校歌是学校人文精神的高度凝练。我在查阅校史文献,拜访前辈校友,听取师生的意见的过程中,常常被感动被激励,于是产生了创作校歌的意愿。
在构思大同校歌歌词的日子里,我寝食难安,仿佛倘佯在大同的百年历史长河中:民国初创,面对积贫积弱、遭受列强欺凌的老大帝国,11位满怀报国之志的北京清华学堂教师南下创办了学校,用《礼记》大同章的文化理念给学校取了一个响亮的名字——“大同”。学校首任院长胡敦复先生,与同仁们以“自立立人,自达达人”为宗旨,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办起学校,自立自强,学校办得有声有色,虽屡经挫折但傲然挺立,在众多上海学校中脱颖而出。在百年中,大同人艰难地传承中华民族的核心文化价值,努力造就一批批国家栋梁之材,演绎了多少悲欢离合的故事,创造了多少举世瞩目的奇迹。这些可歌可泣的事迹,深深地感染了我,感动着我,也为校歌的创作提供了诸多灵感。一种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迫使我写下自己的感悟。我采用《诗经》里反复咏叹的抒情手法来写歌词,又广泛听取各方人士的建议和意见,反复推敲,应该说,这首校歌是集思广益的产儿,她集中体现了大同人的智慧情怀和人文理想。
尔后,我有幸与沪上文化人钱汉东先生洽谈,他对歌词很赞赏,提议请《梁祝》主创何占豪先生为大同校歌谱曲,并当即去电联系。没想到何先生欣然应允,于是歌词立刻送到何先生的家中。何先生肯定了歌词的大气敦厚,直言“这就是大同之歌”。10天后,我们来到何先生家里,他将曲子创作的思路告诉我们,校歌的上阕体现自豪庄重,下阕则彰显奋进,说到兴奋处,何先生不禁吟唱起来……他还表示校歌的版权归属学校,充分体现了一位著名音乐家的胸怀和品格。
何先生为《大同之歌》谱曲,这是百年大同的荣耀,也是全体大同人的荣耀。记得在“大同之声——百年校庆音乐会”上,当主持人介绍何占豪先生也在现场时,大家以雷鸣般的掌声表达了大同人的感激。何占豪应邀登台指挥《大同之歌》,整个会场气氛达到高潮。何先生的指挥从容不迫,热情奔放,手势优雅而有力,清晰的拍点,一下子抓住舞台上的表演者和台下听众的情绪,这种群情激昂、热烈沸腾的景象,深深地感染在场的每一位观众,也将永远铭记在学生的心里。一曲歌毕,会场上爆发出经久不息的掌声!
“大同,大同,天下为公。笃学敦行,与时俱进共同。大同,大同,天下为公。立己达人,报效家国志宏。群贤共济,伟岸大同!吾辈相勉,荣光大同!群贤共济,伟岸大同!吾辈相勉,荣光大同……”“大同之歌”唱出了大同人的心声,唱出了大同人对昨天历史的自豪与自信,唱出了大同人对明天的向往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