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12:百姓纪事/星期天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4年01月26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温馨六代人的汤婆子
苏祖才
插图 叶雄
  ◆苏祖才

  再升一级当曾外公

  2012年的冬天,全球都变得特别寒冷,我们上海也不例外,许多老年人和外来务工者或来沪旅游的朋友都连呼冷得受不了。

  上海的气候虽然阴冷难熬,但我的心里却是暖呼呼、脸上喜洋洋的,因为我的大女儿马上要当奶奶,我呢,就要再升一级当曾外公了。我生于1941年,生肖属蛇,如果说十二个春夏秋冬算一个轮回,那我在这个地球上已经走过六个轮回了。

  年初七的晚上,外孙媳妇在医院平安顺利地产下了一个七斤六两的男婴,比他爸爸出生时还要重五两,比他奶奶当年出生时的五斤八两几乎要重二斤,真可谓一代重过一代。当上了奶奶的大女儿笑得合不拢嘴,神采飞扬地说,今年人家迎财神我们家迎来了个蛇宝宝,真开心呀。大家都习惯称属龙的是天龙,宝宝的小名就叫小龙!

  小龙抱回家后,由于未雨绸缪,事前准备充分,用洗干净又消过毒的旧床单制成了百多块尿布,曾外孙的拉撒都不成问题。我的老伴和外孙媳妇的奶奶、妈妈之前已达成共识,认为“尿不湿”尿布费钱,不环保,还是用自制的尿布这个传统的老办法好。外孙小夫妻俩很豁达、随和,笑着说,我们在这方面没啥经验,就照你们长辈的意见办。

  土法灵光皆大欢喜

  春节过后,春寒料峭,阴雨连绵。太阳虽偶尔也露过脸儿,但光照不足,尿布时常晒不干,摸在手上总有点微湿的感觉。好在家里有电热器,微湿的尿布搁在电热器上稍微烘一下就干了。可烘尿布时弥漫在房间里的尿膻味却让刚当了爸爸的外孙有些受不了。我开玩笑问:“硕士先生,这烘尿布的气味如何呀,很好闻吧?”他皱皱眉头,捂住鼻子,笑着躲到书房里去了。

  尿布烘干的问题解决了,但烘干后的尿布又因为缺少了一定的湿度与柔性,所以小龙的小屁股上生出了一些米粒大小的红疹。女儿心慌情急,打电话向我求援。我不敢怠慢,立马乘地铁从宝山赶到浦东的女儿家。随身带去的,不是什么灵丹妙药或锦囊妙计,而是一只椭圆形的铜质汤婆子。

  到了小夫妻俩的新居,我先用80摄氏度左右的热水将汤婆子灌满,然后用洗净烘干的尿布把汤婆子里三层外三层地包裹得严严实实。过了半个小时,把焐热的尿布抖开,顺手甩几下,立刻变得很柔软,手感也非常好。叠在一起,高高的,像座小丘,似一件工艺品。我叮嘱女儿和她的亲家母:给小龙换尿布时,一定要用温水把宝宝的小屁股洗干净,不要嫌麻烦。我解释说,电视里报道:今年冬季,上海人又时兴使用汤婆子,火得很,超市里供不应求。说起来,我们及我们的长辈都是这样过来的:阴雨天,用灌满热水的汤婆子为婴儿焐干尿布;夜里给孩子焐脚头;白天随时用来暖暖手,既实惠又环保。

  女儿家和她儿媳的新居只隔一条马路。晚上我住在女儿家,白天就一起去新居观察宝宝小屁股的变化。不消几天,小龙屁股上的红疹便消失殆尽,皮肤光滑如常。“灵咯,灵咯,老爸的土办法真灵光!老爷子真不愧是我们家的万宝全书。”女儿高兴得手舞足蹈起来。我没好气地瞪了她一眼:“你是过去聪明现在糊涂,当年家里人用这只汤婆子给你们的宝贝儿子焐尿布的情景,你全忘啦?大概是被兴奋冲昏了头脑吧!”她眨眨眼睛,似乎在回忆,然后不好意思地“噗哧”一笑:“老爸!这些天人家心里不是净顾着高兴嘛,哪会一下子想到这些事呀……”说完转身进厨房去为坐月子的儿媳煲鲫鱼汤了,嘴里还哼着《罗汉钱》里的唱词“我来做个媒,包侬称心肠……”

  忆苦思甜四世同堂

  我的母亲生前是沪剧名角丁是娥的忠实“粉丝”,大女儿幼年受她奶奶的影响,耳濡目染,也迷上了沪剧,祖孙二人的一段《燕燕做媒》几乎成了我们家茶余饭后的保留节目。听着女儿哼的沪剧,我想起了母亲,又想起了奶奶,想起了奶奶留传给我的汤婆子。

  我下意识地走进外孙的书房,从书架上取下我五年前写的小册子《不做炒家做藏家》。其中有一篇文章,题目叫《温馨的汤婆子》,发表在2002年1月16日《上海老年报》上。以前,汤婆子是市民家中常见的生活用品,并没有什么“炒作”的价值,但它有收藏的价值,更有值得人们追怀的纪念意义。此刻,又读着那熟悉的文字,勾起了我苦涩而温馨的回忆——

  上世纪50年代中期,我初中将毕业,却因患急性阑尾炎住院开刀。手术后需要营养,可家里十分贫困,六个弟妹都吃不饱。邻居康奶奶是位退休工人,她告诉我母亲,喝猪肝汤能滋补身体。母亲只是木然地点点头,站在床边并不挪动身子。我知道,母亲手里没有钱。康奶奶走后,母亲俯身欲从我被窝里抱走汤婆子,被我一把按住了。我说:“姆妈,汤婆子是奶奶送给我的,不能卖。我不喝猪肝汤。”母亲抹着眼泪走开了。我搂着热乎乎的汤婆子,迷迷糊糊地睡着了。

  睡梦中,我梦见了白发苍苍的奶奶……每逢冬夜,奶奶总是先把汤婆子灌满热水,再裹上旧布衫,然后塞进我的被窝里。哦,睡在暖烘烘的被窝里真惬意啊!我睡觉不老实,常把汤婆子踢翻在地上,不知将它摔破过多少次,所以它身上留下了许多“伤疤”和“补丁”,但奶奶总是把它擦得铮亮铮亮的。听奶奶说,这只黄铜制成的汤婆子是她当年出嫁时娘家的陪嫁品,我父亲小时候也用它焐过脚哩……

  我被母亲唤醒了,睁眼一看,床头放着一碗热气腾腾的猪肝蛋汤,再伸手一摸,被窝里的汤婆子没有了。我一下子明白了,母亲把奶奶的汤婆子卖了,换来了这碗猪肝蛋汤!“我不喝猪肝蛋汤,我要汤婆子!”我哭得好伤心,母亲怎么劝也没用。

  这时,面容清癯的康奶奶进来了,她怀里捧着我家的汤婆子,用带责备的目光瞥了我母亲一眼,轻轻地将汤婆子塞到我的脚旁,慈祥地说:“汤婆子里的水凉了,我重新给你换了热水。孩子,喝了猪肝蛋汤身体好得快,可以早点去读书。喝吧,康奶奶请你喝!”我双手捧着葱油飘香的猪肝蛋汤,脚边焐着暖烘烘的汤婆子,感动的泪水像断了线的珍珠一样流淌不止。我觉得,康奶奶就像我的亲奶奶……

  ——“老爸,又在忆苦思甜啦?”女儿把我从回忆中唤醒,并递上餐巾纸让我擦拭眼角的泪水。她抚摸着我的肩膀,掐着手指,自言自语说:“太奶奶、奶奶、老爸、我、儿子、小龙……哇!老爸,太奶奶传下来的这只汤婆子已经伺候过我们家六代人了,真是劳苦功高啊!你这篇《温馨的汤婆子》现在应该再续写一篇,文章的题目就叫《温馨六代人的汤婆子》,怎么样?”我吁了口气,仍然沉浸在伤感中:“当年,我抱着你太奶奶送给我的这只汤婆子从乡下老家回到上海时,上海刚解放不久。想不到一晃六十多年过去了,如今我也成太爷爷了……”女儿笑盈盈地说:“老爸,你身体健康,思路清晰,过得开开心心的,活到一百岁不成问题,现在上海的百岁老人多得很,你对自己要有信心哟。我们家现在已是四世同堂,我看呀,将来五世同堂完全是有可能的。老爸,你要加油啊!”

  我舒心地笑了,感觉很欣慰,很温暖。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综合新闻
   第A04版:社会新闻
   第A05版:读者之声
   第A06版:中国新闻
   第A07版:国际新闻
   第A08版:目击
   第A09版:文娱新闻
   第A10版:文娱新闻
   第A11版:文娱新闻
   第A12版:体育新闻
   第A13版:体育新闻
   第A14版:新视界
   第A15版:新视界
   第A16版:专访/新视界
   第B01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B02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B03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4版:阅读·连载/星期天夜光杯
   第B05版:星期天夜光杯/都市专栏
   第B06版: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第B07版:星期天夜光杯/国学论谭
   第B08版:音乐音响/星期天夜光杯
   第B09版:星期天夜光杯/新智
   第B10版:上海珍档/星期天夜光杯
   第B11版:星期天夜光杯/译文
   第B12版:百姓纪事/星期天夜光杯
   第B13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闲话
   第B14版:市井故事/星期天夜光杯
   第B15版:星期天夜光杯/快乐作文
   第B16版:广告
温馨六代人的汤婆子
难忘的年终奖
新民晚报百姓纪事/星期天夜光杯B12温馨六代人的汤婆子 2014-01-26 2 2014年01月26日 星期日